第2783章

若是在草原铺设铁路,别说放在地上的上好精铁了,就是枕木都能被偷得干干净净,哪里去找贼人?

胡问静赞许地看了一眼贾南风:“很有长进。”一转身就有了决断:“向北铺设铁路。”

贾南风气坏了,这是拿她当反向指路明灯吗?

胡问静认真地道:“不是。你分析得都很对,也很深入。大楚与西方的大战一定会发生,大楚需要一条向西的铁路。”

“但是,朕忽然想到,这铺设铁路不仅仅是军事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啊。”

“若是朕没把最好的东西用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大楚人会怎么看?”

“若是铁路的作用就是不断地从中原运输物资到新州,大楚人又会怎么看?”

“朕要大楚人接受铁路,接受格物道带来的新东西,就必须让大楚人首先看到铁路和新东西带来的利益,如此以后的新事物才会事半功倍。”

第448章 大楚百姓的文化生活

退朝之后,荀勖上了马车,还不等他坐稳了,几个同样上朝的荀家子弟急急忙忙钻进了马车,有人嫌弃马车内的火盆碍着脚,嫌弃地踹了一下。

荀勖不耐烦地盯着他们,伸脚将火盆向自己拨得近了一些,满意地烤着火。他根本不需要问就知道这些人想要说什么,他已经累了,一群蠢蛋怎么教就是教不会。

马车轻轻摇晃,启程回荀府。

一个荀家子弟掀开窗帘见外面没人,低声道:“贾南风提议先修向西的铁路的意见没错啊。”

另一个荀家子弟也说道:“中原向北部草原的物资运输一直比较流畅,虽然马车运输与火车运输相比确实数量少,速度慢,但既然此刻北部草原并没有感受到物资短缺,说明这运输方式还是很可靠和稳定的,何必急着修建一条铁路呢?至于东北的高句丽等等蛮夷小国……这不动手还早着吗?难道我大楚不动手,他们敢过来?看到我大楚的招降书敢不投降就算他们硬气。”其余荀家子弟点头,如今人口不够,文鸯这才一味整顿幽州平州,真要开打早就灭了那些蛮夷了。

又是一个荀家子弟道:“哪怕东北打起来了,有海运在,何必急着建造铁路?这西边就不同了,若是没有铁路如何运输粮食和人员?”

一群荀家子弟重重点头,从胡问竹的火车的运输效果看,什么马车牛车真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一日千里应该有些夸张,但是一日几百里肯定有,哪个马车可以一日几百里?

“再说新州也有东西需要运出来的,棉花是好东西,以如今的运输效率何时才能运到中原?”一个荀家子弟皱眉道,新州寒冷,而中原各地正在努力做“羽绒服”,因此棉花优先给新州做棉袄是毫无问题的,可是棉花的作用不仅仅是做成棉袄啊,还有棉线棉布呢,中原难道能够用鸭毛鹅毛做布?这棉花是必须运出来的,有了铁路正好解决运输问题。

一群荀家子弟盯着荀勖,只觉胡问静所言的“中原民心”纯粹是瞎扯淡,别的皇帝说“民心”还能理解,昏君暴君的嘴里说出“民心”二字一听就是假的。

一个荀家子弟小心地问道:“难道陛下与贾南风产生了什么龃龉?”什么“贾南风不靠谱,必须反向操作”等等理由他们是不信的,当皇帝的要是这么简单地反向操作,那么贾南风说大楚朝要扩军,胡问静是不是缩减大军了?胡问静对贾南风反向操作的理由一定是对贾家产生了怀疑和排斥,故意反向操作敲打贾南风。

一群荀家子弟眼神热切,要是胡问静与贾家之间产生了裂痕是不是代表荀家可以成为大楚朝独一无二的权臣?

荀勖一直想要对这些蠢货不理睬,此刻实在是忍不住了,人怎么可以蠢成这样?都说了无数遍了朝廷大事别想着玩宅斗玩宫斗,怎么就是不理呢?他深呼吸,有心解释,却终于只是喝道:“滚!”

……

贾南风回到了贾府,心中越想越是觉得不服,大楚朝采取的是集体农庄制,朝廷不吭声,百姓都不知道朝廷有了火车,哪有什么百姓民心之类的问题?向北运输粮食物资的理由也立不住脚,冀州空荡荡地遍地都是无人区,大量的村庄废墟被推平成了农田,拖拉机在无人区欢脱地开上五六个时辰都见不到头,这粮食丰富到了极点,不卖一些到西方都没地方囤积了,拖拉机之强大,大规模农场产粮之高,几乎推翻了传统的小农种植方式。假如胡问静担忧北方的粮草补给,何不直接在幽州平州使用拖拉机呢?幽州平州人口稀少,同样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啊,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还担心人心未附,不肯让幽州平州使用拖拉机?那为什么就敢建立铁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