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2章

胡问静一直想要将“蒸汽机”用在运输上,可是这带来了一个老问题,那就是车轮和地面的强度问题。

大楚的马车车轮是木头做的,损坏那是家常便饭,每一辆马车上都有好几个备用车轮,但木头车轮无论速度还是承重都极其有限。长公主开着“蒸汽机汽车”在洛阳城里乱跑就是为了试验究竟什么车轮的质量最好。可是无论去泰用了多少种木材,以及多少种辅助手段,这车轮就是坏得飞快。车辆的承重稍微多一些,车轮车轴都有损坏的可能,速度越快,损坏几率越大。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铁车轴铁车轮,可这就带来了第二个问题,那就是路面无法承受铁车轮的碾压,随便跑跑就是一条条的痕迹,地面难看也就罢了,要是车轮陷入了之前的痕迹当中还有可能扭断或无法离开沟壑。

去泰看着地上的枕木和铁轨,再一次微微叹气。他百分之一百确定胡问静早就想到了铁车轮,铁轨,枕木,固定轨道等等一系列方式,胡问静就是在等着他们遇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是工部的所有人就是没有想出一个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面对眼前的枕木和铁轨,去泰承认这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思路问题,他和工部的人都在想着如何提高地面的承受力上,怎么都没有想过脱离“地面”。

去泰的脸上热辣辣的,仿佛被胡问静打了脸。工部有了一系列的发明之后果然有些骄狂了,开始脱离生活脱离民众了,把自己当做控制世界的神仙了。

去泰转头看皇宫方向,皇帝陛下念着道门的功劳没有当面指出道门和工部的浮夸之风,而是少有的旁敲侧击,他不能再让皇帝陛下失望。

“必须整(风)!”去泰在心中厉声道,道门和工部都必须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格物道,不能以为进了工部或者有了成就就了不起了,格物道的世界巨大无比,人类只是触摸到了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

皇宫中,胡问静与荀勖等人讨论着铁路铺设的方向。

“是向北,还是向西?”胡问静犹豫不决。

向北的优点是可以有一条贯通大楚腹地直达草原的便捷道路,增加了朝廷对北部的控制力,不论是运输粮食,还是调兵遣将去北方的草原都方便得很,若是继续向北延伸还能直达东北,这东北的大好黑土地就可以真正地落在了大楚的手中了。

向西的目标是建立一条从潼关到新州的铁路,或许中间有一些崇山峻岭无法开凿,只能断开铁路,利用马车绕过一段距离到下一段铁路,可是即使如此依然可以大大地加强对新州的控制。别的不说,新州的士卒不会再觉得三年守边一年在往返的路上,坐上火车后几天就能从关中到新州。

荀勖道:“老臣以为当先建向北的道路。”

贾南风摇头:“我觉得该向西。”她看荀勖没有继续解释的意思,道:“不能只看经济利益,虽然铁路贯通中原之后粮食运输方便了,但是大楚原本就有成熟的粮食运输体系,此刻并不没有迫切地需要新的体系取代旧有的体系。但向西就不同了,大楚对新州、凉州几乎处于失控,马隆与覃文静都是可靠的人,马隆和覃文静的手下可靠吗?北方草原中的鲜卑族等胡人主力已经尽数被驱离,只剩下小股的游牧部落,北方在几十年内不会有大的战事,西方却不同。我大楚此刻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开拓西方之上,所有资源向西方倾斜,广州和扬州的造船厂日夜不停,多余的粮食、香料不断向西方运输。若是萨珊波斯和罗马帝国识破我朝蚕食西方,掌控西方经济的目的呢?若是萨珊波斯与罗马帝国结盟呢?我朝在西方的力量不足,海路运输虽然便宜,但是风险太大,并不妥当,终究是要从陆路进攻西方的,那么道路只有两条,要么沿着司马越回凉的道路从草原向西,要么从新州向西。草原之中变数太大,这铁轨说不定一眨眼就没了,如何可以铺设铁路?只能从新州向西增援了,有铁路在,不论是大军还是粮草都能迅速地进入新州。”

一群大臣缓缓点头,铁路、火车除了惊世骇俗,一群无知愚民会当做鬼神惧怕憎恨之外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偷铁轨。

铁是稀缺物资,不论中原和草原都极其缺铁。在大楚国内有严密的集体农庄制度在,找一批社员看守铁路易如反掌。虽然依然会有一些贼人偷盗铁轨,但小小的损失却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注1】

集体农庄的人偷铁轨分分钟可以抓住,城里的毛贼只要控制了铁匠铺就能轻易抓住,那些一直躲在深山老林或者流窜作案的贼人平时不容易抓,此刻却能用铁轨作为诱饵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