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8章

胡问静缓缓地点头,一眨眼回凉等人在塞外待了五年了,不能再让回凉等人在草原挨饿受冻了。

“好,就按照你的计划办。”

第436章 比临高五百废更加废物

百余骑出了洛阳城,一路向北。

“刘公,此去路途遥远,不如换马车。”刘琨纵马急追几步,低声对刘弘道。如今大楚的官道又平又直,坐四轮马车丝毫不觉得颠簸,很适合长途出行。

刘弘摇头,淡淡地笑:“无妨,且再行一程后换马车。”他并不是觉得自己身为武将,身子骨硬朗,可以承受骑马的艰辛,也不是赶时间,需要纵马疾驰。刘弘选择骑马只是因为他个人从小养成的习惯。只要骑在马背上,刘弘的思维就会特别的清晰,能够想到以前想不到的东西,而且更神奇的是绝不会因为他心中胡思乱想精力不集中而从马背上摔下来。

远处,有数百百姓被押解走向码头,嚎哭声不绝。刘弘知道那些是因为进京请命而被流放去印度半岛的可怜百姓,他一点不觉得胡问静残暴地将百姓流放有什么不对,这些百姓的行为明显已经是威胁皇帝了,身为一国之君怎么可能容忍这种刁民?

刘弘听着那些百姓的惨嚎,心中只有鄙夷和厌恶。一群刁民老老实实听朝廷安排岂不是好,敢站出来就要有接受处罚的准备。他微微一笑,很清楚这个念头是错误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怎么可以想着处罚为民请命的善良百姓呢?可是刘弘出身富贵,一直以来都是朝廷大官,他天然的站在了统治阶级这一边,丝毫不觉得百姓是不是善良有什么重要,他只在意顺民。在这点上,刘弘其实是支持法家的民愚策略的。但那是胡问静的事情,他不想在这种事情上与胡问静发生争执,身为臣子最要紧的是毫无节操的拍皇帝的马屁,怎么可以与皇帝争执?刘弘因为种种原因做不出抱着胡问静大腿哭喊“你长得像我娘亲”之类的行为,但也不代表他会傻乎乎地做诤臣。

刘琨低声道:“那些人去了印度半岛,只怕这辈子是回不回来了。”他微微有些惆怅,他是不是也该去印度半岛?听说印度半岛上的土著个个懒惰到了极点,广州原本有一些印度半岛的土著,可是无论是集体农庄还是挖矿都不太好使,那些印度半岛上的土著只会明目张胆地懒洋洋地偷懒,哪怕挨几皮鞭也不怎么在乎。听说王梓晴气坏了,好好的一个大家闺秀竟然下令凡是完不成农庄或者矿场任务的印度半岛土著直接杀了,这才让那些印度半岛的土著终于老实了些,可是各种问题还是层出不穷,什么田地的杂草不处理干净,深耕不到位,浇水偷懒,矿场捡了一大堆碎石头冒充矿石,管理这些印度半岛的土著比管理大楚人要累一百倍。王梓晴后来下令,但有新来的印度半岛土著见面之后先打一百杀威棒,这才让印度半岛的土著听话了一些。

刘琨微微出神,印度半岛看似随时可以落在大楚的手中,其实大楚无力消化,需要处理的手尾比打仗还要繁重和艰难,大楚官员在印度半岛出人头地的机会比其他地方要大不少。话说胡问静将十几万大楚百姓流放印度半岛是不是也打着加强对印度半岛统治的意思?

刘琨心思飘荡到了印度半岛之上,刘弘的心思却落在了朝会之中。

胡问静点头答应了刘弘的军事建议,所以大楚就要开始从陆路对西方佣用兵了?

刘弘心中冷笑,只有那些菜鸟才会这么想。他稍稍瞄了一眼刘琨,心中想着哪怕是他的亲信之人也不看好他的西征策略。

刘弘一点都不觉得生气,因为他嘴中说出来的西征策略是假的。

从新州出大楚而后进攻匈奴汗国的计策就不说了,这计策纸上谈兵都不够格,纯粹是无视实际地理条件的瞎扯淡,哪个带兵的将领会信?绕过司马越进攻匈奴汗国的计划更不靠谱,以为是出门打酱油啊,说绕过一条街就绕一条街。

刘弘向胡问静提出的真正对西攻略其实是“借刀杀人”。

从谋略上看,胡问静驱赶司马家和豪门大阀的人进入草原与西方人征战,让司马家的人成为大楚与西方的缓冲地带的策略马马虎虎,唯一值得提的亮点就是给了司马家和豪门大阀的人一条生路,没有逼迫司马家和豪门大阀的人在中原与大楚朝决一死战,少了流血牺牲。

但这个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显然极其不顺利。

一晃五年过去了,回凉的报告一直都是“正在向西前进”,“正在放牧”,“正在种地”……司马越带领二十余万汉人向西而去,又有无数鲜卑人从太康城突围之后追随司马越,这总人数怎么都有三十万人,三十万如何远征?这一路“放牧、种地”等等几乎是必然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