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胡问静认真的点头:“是,司马家的人真是搞阴谋诡计的一把好手,可是,成也阴谋诡计,败也阴谋诡计。”

贾充笑了,心中很是赞同,但他没有说话,静等胡问静继续说下去。

胡问静道:“司马家人才很多,或者可以扩大点说,大缙朝有很多人才,豪门大阀,寒门,地方小地主,落魄的子弟,大缙朝到处都有

人才。”

“汉末三国鼎立的时候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为何到了大缙朝却忽然人才凋零,朝廷之中去掉一群曹魏时期留下来的老臣子就只有一群废物了呢?”

胡问静笑道:“我曾言是因为九品中正制,大官的儿子继续是大官,何必认真读书,吃喝玩乐不香吗?这些话只是为了向人表达胡某是门都没有的贫苦出身,胡某对门阀有天生的厌恶感,胡某不是任何一个门阀的人,胡某很有分析能力等等目的,吸引朝廷大臣以及皇帝陛下注意而已。”

贾充点头,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话,想在朝廷往上爬就要说上级喜欢听的言语,胡问静敢直面承认当年表达出来的外表都是假的,这既是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比较深刻,无法也无需隐瞒,也是认为她翅膀硬了,无需一味的迎合大佬。贾充笑着,胡问静真是天生的奸臣啊,比他年轻的时候强多了。

胡问静继续道:“……可是九品中正制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样是门阀的子弟,在汉朝、曹魏的时候各个门阀都冒出了无数的人才,而在大缙朝各个门阀却盛产蠢材了。”

她笑道:“在汉末曹魏的时候司马家有司马八达,嘿嘿,司马防八个儿子个个出息,如龙似虎,这司马家的教育不可谓不牛了,没想到司马家夺取了天下之后教育竟然飞流直下三千尺,人才少得可怜,蠢材却一山更比一山高了。”

“这能认为是九品中正制造成的吗?九品中正制还能压制皇族子弟?哈哈哈,怎么可能。”

贾充微笑,九品中正制现在看着限制了寒门子弟的发展,但当初提出来的时候却未必就是这个目的。

豪门大阀根本看不起寒门子弟,穷苦人家识字的都没几个,寒门子弟倒是有钱读书识字了,可是识字明理就能够与豪门大阀的子弟争夺官位了?当官靠的是名望和推荐,有钱、读过书,但是家族中没人当官的寒门子弟有几人可以幸运的得到他人的赏识而被推荐成官员?大缙朝翻来覆去的举例无数遍的寒门子弟也能当大官的榜样唯有张华一人而已,世人皆知有才华的左思陆机还不是只能眼巴巴的等着贵人推荐。如此,豪门大阀有必要用九品中正制压制寒门子弟当官吗?

贾充出生没几年曹魏就执行九品中正制了,他从小习以为常,没有细细的想过为什么朝廷要贯彻九品中正制,此刻随意想来无非是几种可能而已,比如沿袭汉朝的用人制度,比如曹魏利用中正官将官员任免的权利收归中央等等。九品中正制想要突破汉朝被门阀垄断的“察举制”,更全面的挖掘人才,巩固中央,但事实证明这突破的程度少得可怜而已,只是几十年就重新被门阀控制了整个朝廷。

胡问静继续道:“……汉朝和曹魏人才无数,而大缙朝人才稀缺蠢货横行,其实是司马家造成的。”

“江山更替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自古以来多少国家兴多少国家亡?权臣篡位更是时有发生,三家分晋,老曹家篡位,司马家篡位放在浩瀚的历史之中不过是小弟而已。”

“可是司马家的谋朝篡位偏偏弄出了新意。”

“前朝老曹家谋朝篡位,可谁敢否认这天下就是老曹家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若是没有曹老板,这纷乱的天下多少人称孤道寡?曹老板自镇压黄巾贼起,每一步都是在为了让天下平静,每一步都是真刀真枪正面硬杠,每一步都险死还生。”

“曹老板从小小的沛县举兵,最终一统长江以北,这其中与汉帝有何关系?这长江以北哪一处不是曹老板打下来的?哪一处的白骨不是曹老板杀出来的?哪一处的良田万顷不是曹老板带人开辟出来的?”

“这老曹家篡汉取而代之,天下未必人人都心服口服,但老曹家一丝一毫都不怕,有谁不服,拿起刀剑放马过来。”

胡问静转头看着天空,没看见太阳,只看见白云被北风吹得支离破碎。她笑了笑,继续道:“可这司马家是怎么篡位的?”

贾充听着这个犯忌讳,不掉脑袋都不可能的话题,只是笑了笑,静静的听着。

胡问静道:“司马懿先后被曹丕曹叡两帝作为托孤大臣,从菜鸟文官培养成了一代权臣,老曹家对司马懿可谓是极其信任了。然后呢,司马懿一反手就利用手中的权利把幼帝曹芳架空了,把曹魏的军权政权尽数拿到了手中,司马家轻轻松松就篡位夺取了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