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但是这些善款用在了买纸墨笔砚处,分到学生手里的极少。

没有分到的,那些乡亲还会来闹,说当初说的好好的,只要上学就有钱拿,怎么人家拿的多些?

陈县令都不好意思说是人家更困难,且更需要,怕破坏百姓之间的友好关系。

后来甚至有人说他贪污善款,这么多人捐款,每年来三泰县游玩的贵人们那么多,怎么还是不够用?

问题就在善款们都用来交朝廷的田税人头税,可百姓们种田欲望少了许多,都指望着县衙发钱,既然发钱就能吃饭,谁还愿意劳动呢?愿意劳动的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人了,他们骨子里刻着对土地粮食的敬畏,见不得好好的土地放在那儿荒废,因此陈县令还雇了不少人专门种地。

陈县令偶尔看着学堂里的学子,总觉得自己尚且算个好官。

如今却在顾大人这里彻底被撕开虚伪的遮羞布,让自己骗自己都做不到,直面那不堪入目的混乱的官官民民……

陈县令痛苦至极,他跪在地上,感觉自己六年来好像全部都做错了,他……不配做官!

陈县令眸中含泪,道:“大人教我……”

顾媻连忙去请人起来,他只是随口说了一下,没想到人反应这么大,其实真不算什么大事儿啊,明明陈县令对待他府台的问题,可以说得头头是道,聪慧过人,怎么对待自己县里的百姓和政策,就好像一头雾水了?

顾媻如今再审视陈听身上黝黑的皮肤和劳作弄出来的手上的茧子……

顾媻有理由怀疑这位仁兄跟百姓走的过于之近,还帮忙种地了。

当然不是说官民一家亲不好,可走得过近,又过于仁善的人,很容易迷失自我丧失原则,陈大人首先得是官,做任何事不能只看单个儿的某位人可怜,或者只看某一方面,然后着重发展这一方面,得为整个地区考虑。

顾媻上回微服私访去枣县帮林梦山断案,那会儿稍微四处看了看,其实觉得林梦山这人是个不错的县官。

枣县不是才变成县的吗,主要原因是其多山林而非粮田,人口便少,这位林梦山颇有意思的是,他因地制宜,没田就搞养殖,所以枣县成了如今的枣县,就是引为大部分农户有山林大片地,用来养鸡鸭鹅什么的,甚至还有养兔子的。

前几天林梦山还给他送来了一大篮子自家养的鸡下的蛋,顾媻喜欢的很,在现代,这种可叫做土鸡蛋呢,一个卖两三块都不止。

“教倒是不至于,只不过我觉得你可以和枣县县里林梦山一块儿互相去对方的县里考察几天,陪对方做几日的县令,看看对方在乎的地方,着重发展的经济方面都和自己有什么不同。”正好,林梦山名字听起来仙气飘飘,其实也是个大胖子,模样虽然粗蠢,可做出的事情却又和名字一样,充满诗情画意。

顾媻真的很想加一句:陈县令,你之前的小江搭档解散吧,跟另一个胖子组合出道,人小林挺好的,踏实肯干又懂事儿,你俩还正好互补。

这里的互补是真互补,林县令那边着重发展经济,教育方面还跟不上,是只有县衙旁边一个书塾,且也没有什么正经的先生教书,都是林县令自己身兼数职。

陈县令这边则着重发展教育,至于旅游业,这不算实业。

所以两人要是综合一下,想必会好很多。

顾媻没有说出具体方案,懒得想,要让他去做当然做的好,可他没必要,他手下那么多人,那么多事儿,不可能事必躬亲,他只需要选对人,这件事就能好好解决。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言简意赅地不直接回答,让陈听与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慕容府丞俱是心中一怔。

陈听完全是觉得顾大人有意要锻炼自己,让自己去别县寻找方案,找不到才会告诉自己,那么自己一定要努力才是!

慕容丰则是叹为观止,他几乎能想象若是上一任余大人在的话,会是什么场景,余大人最怕惹麻烦,对下属县的管理也不严,主打的就是一个其乐融融,可一旦下属县出了事故,立马跳出来整治的也是余大人。

可以说如今官场上,余大人这一类人居多。

他们不愿意给自己惹麻烦,也不想管太多,管得太多,下面人说不定会告他一个嫉贤妒能阻碍发展,管少些自己舒心,出了事情自己也能置身事外,问就说不是很清楚,最后顶多被判一个失察的罪过,也不至死,更不必流放或者贬官。

顾时惜……顾时惜这样一个少年,他到底是不懂为官之道,还是太懂了,却依旧选择反其道而行之?

是不是这个官来得太过容易,所以不像他们这些考了多年,好不容易才考上的人,这么爱惜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