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个月中,他收到了来自圣上的三封书信!

每一封都文采斐然,各不一样,还表示了对于徐瑾瑜迟迟不回信的失落,让徐瑾瑜最后也不由斟酌着,回了一封诸如“臣也亦然”意思的书信。

这短短的书信,用尽了徐瑾瑜苦学多年都还顽强生存的脑细胞,这才凝聚出来。

于是乎,在等待春天到来的这段日子,徐瑾瑜一面养身子,一面时刻准备应对回应圣上突如其来的关爱,日子过得也算充足。

等到原城外的地面已经遥遥可见嫩绿的草色时,徐瑾瑜便知道自己等人已经到了该班师回朝的时候了。

而这一次,回京的大部队又多了不少人,比如已经十数年不曾归家的郑齐,比如终于被徐瑾瑜找到的徐远山。

徐瑾瑜自原城回京,刚一到凉州,还未靠近百姓们便直接蜂拥过来,可却都很有礼的隔开了一段距离。

随后,由凉州城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亲自将一把把万民伞呈上,老者老泪纵横:

“徐大人啊!老朽本是入土之年,皆因您大仁大义,这才苟活了这么久!

可老朽自己活够了,还有儿孙,还有这些年轻的娃娃们啊!若不是您,我们只怕都要沦为那些乌国人的奴隶了!

徐大人在上!这是我凉州所有子民为您进奉的万民伞,您来时凉州正值危难,您走时,四海升平,老朽叩谢徐大人大恩啊——”

老者说着,随后直接跪了下来,他一跪,百姓们也纷纷跪了下来,只是每个人都眼含敬仰的看着那辆马车。

若无徐大人,他们此刻或是沦为奴隶,或是在战火中颠沛流离,又怎么会有如今的安逸宁静?

这一跪,他们满怀希望,虔诚祈祷徐大人可以顺心遂意,平安喜乐。

徐瑾瑜忙撩起车帘走了下来,一一扶起了几位老者,这才道:

“诸位的好意,徐某心领了,只不过还请老人家快带着大家伙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