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

很多事,余烬其实只需要借恒王的手挑个头。

余烬不是第一次与天斗,他知道天道运转下,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恒王以为余烬太傻,直接将平冤卷公布出来,没能最大化利用它。实则不然,余烬已经将平冤卷中有牵涉的人选统统算计好了。

平冤卷六十三署名,其中不乏大儒名师。他们教导过的学子,来往的友人,许多都已功成名就,只要将他们集结利用起来,就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太子和恒王手段还太稚嫩,他们以为的文人大儒,就是些学子先生,觉得他们有些盛名,处置他们会有碍名声,却动摇不了社稷江山。

皇帝虽然知道这些人的重要,但他手握重兵,当了太多年的帝王,太过自信自负。皇帝只当这些文人天南地北,唯一牵头的不过太子恩师,掀不起多大风浪,没有将那六十三人放在眼里。

可现在牵头的,是对事由再了解不过的余烬。

郭先生一心想替惠王平冤,心甘情愿为余烬揽旗;

长信候与惠王交情颇深,起先他倒是不同意,但余烬将他侄子拉进来,借着平冤卷迫使他出山;

太后信佛信命,皇后对甄芙儿嫉妒生怨,皇帝多疑且自负,太子为甄芙儿不顾一切……

一切皆在余烬的意料之中。

他现在就是在赌,天道最后会不会又扭转不过,降下天灾为甄芙儿翻势。

甄芙儿落难,甄蓉儿紧跟着小病了一场。不是因为离开肃王府的那一场雨,就是因为甄芙儿,余烬看见甄芙儿的线,它在从甄蓉儿身上汲取光芒代偿。

余烬知道自己没把甄蓉儿送到椎城的做法是对的,他必须将甄蓉儿放在这边,这样才能保护她。否则,光长途跋涉这一个理由,皇后已经让甄蓉儿死在了路上。

余烬用替身代替甄蓉儿回椎城,偷偷将她藏起来,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