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页

长信候侄子不信邪,但还是在受为官恩师举荐后,迟疑半月没去赴文书之职。

结果不用想,平冤卷闹出事端,名单上长信候侄子的恩师赫然就在其列。这番,真是不信也得信,毕竟元洲距离京城山高水远,此等大事,区区道士如何能知晓。

于是,赛半仙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名誉整个北域,各方势力都在偷偷关注他。长信候侄子上门拜谢,与赛半仙相聊甚欢,清酒微醺后便说了一个天象预言。

‘大靖近两年都不会太平,京城两星争位,远安处星光闪烁,就连南境也泛着微光。大靖的太子妃天生凤体,可惜旺的却不是本朝的星。受这颗凤星影响,大靖会逐渐衰落走上末路。’

两人酒后之言,在多方势力的窥探下传扬了出去。

区区一个道士的言论,皇帝还没必要太重视。可奇怪的是,甄家听到这个谣言,竟然私下派人到元洲,行暗杀之事。

甄家的人被上门逮侄子的长信候撞个正着,长信候忠心怕事,犹豫再三,冒着得罪人的风险,写折递到京城。

长信候的信一来,太子就把事情往下压。可恒王还在,当然是把案子揪出来,赶忙递到皇帝跟前。

皇帝这才觉得事情严重,若非心虚,甄家为何如此过激?

只是皇帝又想到近来东宫选妃的风波,对恒王状词也没有全信。皇帝表面派人去请赛半仙,实则派人将赛半仙押送入京,看看这个道士究竟有几分本事,若是对方编谎乱政,也好将其就地处置。

太子不信神佛,他对甄家私下处理的行为虽然有意见,但事情已经发生,不至于闹出不和。

太子不傻,猜到可能是恒王在给自己布局下套,那道士还提到平冤卷,很可能就是他抓到平冤卷幕后推手,解决恒王的一大突破口。太子当机立断,向皇帝领了调查赛半仙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