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财政与补救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1118 字 2022-10-31

朱谊汐摆了摆手,想着其六十二岁的年纪,一时间有些心软:“赐座。”

“谢陛下。”王应熊擦了擦冷汗,道:

“如今商税与地方五五分,据老臣所知,每县一年多则万余块,少则千余,不一而足。”

“对于江南等地而言,如今这些官吏,应付起来自然绰绰有余,但如贵州、云南、甘肃、陕西等省,商贾较少,又缺田税,亏空已然避免不了。”

“亏空啊!”

朱谊汐叹了口气。

地方衙门亏空,要么停发俸禄,要么从上交朝廷的赋税中暂扣。

这对于财政来说,危害极大。

“商税虽好,但却多为细水长流,地方繁盛不一,商贾不齐,对于某些地方而言,实不如田赋……”

“我知道!”

皇帝沉默了。

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对于平原地区效果明显,对于那些山区,则效果等若于无。

“户部整理一下,天下府县,不再按缴粮来划分,而是换算成银圆来分。”

朱谊汐挥舞了下手,补救起来:“上县三七,中县四六,下县五五,据此而行,户部可要好好去做。”

明朝之后,县的分等,不再按照户口,而是按照缴纳钱粮数目,粮10万石以下为上县,6万石以下为中县,3万石以下为下县。

如今自然要重新造册,梳理州县。

“是!”达成了目的,王应熊颇有几分欢喜:“那,商税呢?”

“商税如故,依旧是五五。”

朱谊汐犹豫片刻,对于比例没有更改。

虽说对上县行三七,能够增加中央收入,但却不利于商业的繁荣,打击地方的能动性。

毕竟商业繁荣的地方,治理难度也会加大,更需要钱来维持。

“陛下,如今商税司已立,不如将税课司局给罢黜?”

坐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王应熊屁股决定脑袋,就想着裁撤官吏,直接道:“让他们领两份俸禄,着实浪费。”

“不行,税课繁重,我让他们领两份俸禄,就是故意为之。”

皇帝断然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