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生产力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1084 字 2022-10-31

“按机子算,人家偷摸摸的多用一些,那还能找出不成?总不能锦衣卫每天吃了没事干,去人那巡查吧?”

听到这,张祺笑容止住,露出尴尬之色。

偌大个北京城能管住算不错了,确实防不住。

皇帝不理会他,闭着眼睛,心中开始思量起来。

听着锦衣卫的消息,天津已经有人设织场,走海运从南方运棉,然后就地纺织成棉布。

成本降低,利润却大增。

想来,用不了多久,这样的纺织场将会遍布天津,棉花越运越多,海运自然昌盛,民间造船业也必然大起。

不过对于农业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辛苦种的棉花有了销路,不用再像往日那般织布才赚钱,这就会让南方各省更爱种棉花。

可惜,也只能是江苏、安徽等沿江沿海地带才适合,太远了成本就高了。

不过南方纺织业也可就地消化,出口北方怕是更难,扩大化的织场反而没了原材料。

“糟了,一个不好就是经济危机,倒下一大片织场。”

朱谊汐暗叫不好,好不容易恢复点的北方,怕是遭受重创。

幸好我有先见之明。

“台湾府的棉花地开垦的如何?”

“已经开垦了五千亩左右,想来到了明年能到两万亩,只要人能跟上就成。”

张祺忙道。

“台湾府移民挺多的?”

朱谊汐好奇了,要知道在如今,瘴气,疟疾,水土不服,能杀死七成的移民,土地的诱惑虽大,但真正敢豁出去的倒是挺少。

“澳门被收回来后,好多的西夷去了台湾落脚,那三个人里就有一个夷人……”

“夷人多了,船也多了,然后移民也多了……”

虽然弄不懂台湾府到底为何如此,但张祺却明白,这一切中夷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台湾府尽量充实起来,偌大的地方,可得尽快开发才是。”

朱谊汐露出一丝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