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萝卜饺

沈湛一觉醒来之后,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不知在思索些什么。

如果说从前只是猜测,可昨晚那梦境之中,男子一笔一墨画下的人像,随后如至宝般放入锦盒中珍藏。

而沈湛当时急忙一个打眼,那锦盒中的画纸似乎也并不只是一张。

那人毫无疑问对洛樱有情,却深埋心底,不露半分。

而他,又与沈湛自己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根据上上次吃牛肉面所产生的梦境,是敬平候府的后代,以罪臣之后入了宫中的掖庭,似乎应该姓沈,都密院大都督之位,备受帝王宠信,孤家寡人。

沈湛手指轻敲,该不会这是他们老沈家的祖宗吧?

就算那真是老沈家的祖宗,可他沈湛是被爷爷捡回家的,真论起亲生父母与族谱来,那更是翻找不到了。

他起身前去烧水准备煮馄饨,今日他准备去宅子打扫打扫。

如今已是三月末,天气愈发的暖和了,那老宅虽无暖气,在屋子里待着也是无碍的。

烧水的间歇功夫,他打开手机,点击进入《荣华之路》app,一如既往的系统提示传来。

“恭喜您成功点亮【菜品图鉴】——【洛樱牌腊肠】”

“菜品图鉴收集已完成(4/16)”

十六道,不经意间已经四道了,完成了四分之一。

可一切依旧处于迷蒙之中,沈湛心中微叹一声,剪不断,理还乱。

...

灶上的蒸屉叠加着,洛樱一时之间有点后悔,她怎的就灵机一动非做了这费时费力的麻烦吃食。

今儿个做的朝食叫“萝卜饺”,顾名思义,乃是萝卜蒸饺。

以萝卜调和馅料来做包子馅,饺子馅,亦或是馄饨馅都算不得罕见,只是今日洛樱所做的“萝卜饺”,并非是寻常人以为的“萝卜饺”。

真论个起来,这萝卜蒸饺算是一地域名吃,乃是客家人的吃食。

萝卜饺的饺子皮与一般的饺子不同,并非用面粉所做,用的乃是红薯粉。

红薯粉要筛得极细,做成的面皮才会晶莹剔透,呈现出类似于虾饺一般的模样。

还有着馅料的调制上,也和寻常包饺子馅不同,复杂倒是算不上,只是工序繁杂,让洛樱自己不由地思念起前世御膳房手下的厨子们了。

以前在宫中做这道萝卜饺真不算什么事。

毕竟......那个时候的洛樱几乎只看管好调和馅料便成,之后是擀皮是包饺子都无需她来,她只需要看着最关键的步骤就行了。

而现在,磨红薯粉,筛红薯粉都是她自己来的,得亏这是前两日便做好了准备的,今天只需要和面和馅包成上锅蒸熟,她也觉得有些疲累。

调和饺子的馅料倒是还好,主要是在那磨红薯粉上,超市里固然可以买到成品机器加工而成的红薯粉,只是洛樱闻了闻便忍不住皱眉。

用倒是勉强可以用,只是做出来的东西恐怕她自己都不满意。

洛樱自己在网络上搜索到了一些的手工红薯粉,只是快递过来也需要时间,反正做这一次的萝卜饺,下一次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她便自己磨了粉。

红薯是前天磨碎的,昨日才沉淀好成了红薯块,之后把红薯块晒干了搓成粉,又筛过了两遍,今天早上才能直接用这现成的红薯粉来和面。

这要是专门做红薯粉的人家,亦或是家常做点倒不妨事,但洛樱这里里外外又是早餐,又是晚饭,满店面上下只有自己一个人,自己把自己折腾了个团团转。

洛樱手里蒸好的饺子又摆在一旁的蒸屉里,看了眼时间,到了开门的时候。

洗了手拿着一旁写好的菜单开门,一声门响,站在门外排队的人有准备也是吓了一跳。

站在门口第一个排队的是个扎单马尾的年轻姑娘,洛樱冲着她点了点头。

这姑娘差不多来了三四天了,之后便是天天过来吃。

洛樱看着她似乎不是影视城的本地人,也不是群演工作人员,倒更像是来旅游的。

每天一个人悄么吭声自己来吃饭,人多便直接走,人不多便多盘桓一会儿听听其他客人的八卦。

刚来那一日比较晚,之后就一日比一日过来的早,甚至不用排队直接进来吃饭了。

洛樱在小黑板上贴完了菜单扫了一眼大早上就过来排队的食客,今天好像有点多啊?

居然都起的这么早吗?

“老板娘,可以进了吧?”陶然小心地问了一句,目光瞥到了小黑板上的菜单。

“营业了,大家进来吧。”洛樱颔首回应。

只是站在这年轻姑娘身后的这位大叔,似乎一直在看她?

目光倒是没有什么恶意,更像是好奇与疑惑的打量,洛樱没有在意,转身回了店内。

开门的这时间,她刚放上去的蒸屉应该已经熟了,第一锅萝卜饺可以出锅了!

陶然拉了拉自己身后的父亲率先进门,后边的食客们也是鱼贯而入,不过大家显得很有秩序,就按照排队的顺序站好,有先把包袋放在一旁桌椅上的占了位置。

陶然走在最前边,她去点餐,让父亲坐在了最靠近灶间的桌子,这样刚好看得到里边老板娘些许的动作和身影。

“老板娘,要两份萝卜饺,两碗粥。”

陶然点餐的功夫,陶典仔细打量着周遭的一切。

他三天前接到闺女陶然发过来的消息,说是北城的影视城里边有一家小店叫洛家楼,那打卤面的口味和当年在京城吃过的一模一样,乃至更胜一筹。

陶典的第一反应便是不信。

说洛家楼湮灭于历史之中有些夸张,但当年宛如闹剧一般的崩塌破产,也是惊了不少人的眼球。

洛家弃徒罗庸的“梁王府”如今在京城风生水起,身为京圈“吃主儿”,陶典的父亲,陶然的爷爷向来都没给过一个好脸色,也从没去过这家吃饭。

但陶典是去吃过的,罗庸为人如何不说,但手艺确实是得了曾经的洛家楼当家人,洛亭的七分真传。

在洛家没有其他子嗣后代的情况下,传扬洛家菜也是无可厚非。

只是近年来拿罗庸与自己旗下梁王府的品牌小动作不休,身为圈内人,陶典也是一清二楚的。

时而与老父叹息一声,洛家沦落至此,恐怕日后连传承菜都要改了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