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5页

但是话又说回来,想要杜绝这一类的航海事故,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办法有两条,一个是建立完善的,足以覆盖整个印度洋的天气预报系统,嗯,如果再有一台超级计算机,来几颗气象卫星之类的,能够做到及时预警就更好了。

但是可能吗?

不可能的事!

受限于技术,如今大唐虽然有气象预报,但是非常的原始和落后,皇家理工学院里的那些气象专家们,顶多也就是根据前人的经验,然后根据自己瞎几把算,做出一些似而非是的气象预报,反正到目前为止,气象预报这东西都是非常扯淡的。

剩下的一条嘛,那就是建造并使用更大吨位的船只!

海洋里的风暴虽然猛烈,但是同样的风暴,对于只有三四百吨船只的杀伤力,和对于上千吨乃至更大吨位船只的杀伤力,那是截然不同的。

同样的风暴里,那些三四百吨的船估计抗不过去而沉没,但是千吨船只虽然被吹的晃来晃去,但是却也不至于沉没,如果是万吨船只,也就是颠簸一些而已。

这一次远征军在风暴里损失的船只,绝大部分都是五百吨一下的远洋船只,而八百吨以上的船只,基本上都是完好无损。

这种情况下,李轩自然也是更加倾向于建造并使用更大吨位的船只了。

如今帝国的众多小吨位的远洋船只,生存能力实在太差了,每年都会出现众多的航海事故,这不仅仅是说军舰,更是说的民用船只。

同时李轩也是觉得,如今新造的战列舰,吨位已经是普遍一千五百吨以上,海军那边更是有着三千吨巨舰的建造计划。

就算是民船领域,也有千吨大船了。

这个时候,也是可以适当的发展大吨位的各类运输舰了。

民间船只领域,他虽然是皇帝,但是也不管直接插手,毕竟更大吨位的船只代表着更高昂的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那些贸易公司不是不知道大船更好用,但是奈何用不起啊。

然而在军用船只领域,李轩却是可以直接插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