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页

而陈立夫的任职,其实也是这样的一种体现,陈立夫可不是说从巡查处处长调任到金融司右副司长的,而是从巡查处处长调任兴泉府知府,再从兴泉府知府调任金融司右副司长。

尽管陈立夫一共也没有当几天的兴泉府的知府,并且是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前往兴泉府就任,他刚拿到任命文书,这没有几天时间就是被通知免职候选了。

但是哪怕是这样,他的履历上也是得写上兴泉府知府这几个字,顶多就是加上一句备注:未就任。

这种情况下,其实陈立夫也是有些拿不定自己这样的路子,是不是正确的,京官虽然好,但是地方官员也未必不好。

尤其是最近几年帝国政坛的风向更是加剧了陈立夫的这种担心!

什么风向?

那就是在提拔的时候注重主政地方的经验!

比如翰林院选拔新人的时候,几乎都是从地方上选拔的,而选拔的第一个标准就是需要拥有主政地方的经验,低级别的翰林,需要主政过一县,而中高级的翰林秘书,那是需要主政州府的经验。

同时,帝国最近几年的多次巡抚调动,新上任的巡抚无一例外,都是拥有主政一府的经验。

此外还有一点,最近几年帝国新提拔的各部尚书以及侍郎,已经是逐渐有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尚书从侍郎或巡抚里提拔。

而有意思的来了,即便是从侍郎里提拔,但是这个侍郎也基本都是有过主政一方的经验的,有的担任过巡抚或者道员,最差的也担任过知府。

换句话说,要向成为一部尚书,你得有在地方担任一把手的任职履历,哪怕不是巡抚、道员这种高级职务,但是好歹你得当过知府啊。

连知府都没有当过,说明此人的从政之路,一直都是在政坛的边缘打转。

如此也就不得不让陈立夫担心,自己没有在州府任职的经验,会不会影响到自己以后的仕途,影响自己成为一部尚书,进而影响自己进入御书房。

嗯,虽然没有任何的明确规定,但是普通文官想要进入御书房,成为外人口中的值班大臣,没有尚书头衔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好吧!

如果是普通的官员,肯定是不会考虑到自己能不能进入内阁担任尚书,能不能进入御书房的,但是陈立夫不是普通官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