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页

抛开这些民族感情先不提,不得不说清军招降明末明军的方式还是相当不错的。

而且李轩觉得也挺适合自己的大唐新军用的,因为他的大唐新军,本来军法就严苛无比。

这对待自己都严苛无比了,对于投降明军更严苛,那是顺理成章的!

假如有投降明军士兵作战推三阻四,甚至抗命不遵,那么不好意思,迎接他们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

杀着杀着,这些人自然就服气,然后就会摇身一变变成凶猛之师了,兴许会比后世降清的明军更凶狠,毕竟大唐王朝也是汉人王朝嘛,又不是剃发易服什么的,他们投降大唐王朝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这是很明显的,吴三桂降清并帮助清军横扫中原抵抗明军,所以他的名字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几百年,估计再过千年,吴三桂在人们的心依旧都还是汉奸。

但是如果吴三桂降了伟大无比,上下五千年有史以来最牛逼的汉人王朝:大唐!

那么他的名字估计就能流芳千古,成为一个人人敬仰的民族大英雄!

所以说,投降也是投对人的!

这些想法,李轩也只是一项而过,更重要的是他在构思该如何让这些明军的俘虏发挥出来更大的作用。

现有的守备营编制太小了,这五六千俘虏,岂不是得弄出十来个守备营,而这些守备营直接指挥的话问题太大。

而且也不能把这些明军俘虏组成的守备营尽数集中起来,这样的话背叛的风险太大了。

所以必须分散搭配使用!

比如说之前的第三步兵团,下属的三个步兵营里,就是第十步兵营以及第一守备营、第二守备营。

这种模式虽然还是略有欠缺,但是任然值得继续推广!

这场御前的军事战略会议是非常漫长的,会议进行着的时候,曾子文就直接用笔写着该如何扩编守备营,因为守备营的编制是现成的,直接按照现有的明军俘虏数量以及兵种配置,确定建立几个守备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