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

所以,这意大利炮也就这样成为了炮台上的那款长身管的前装加农炮的名字了,就跟明军把大口径的火炮喊成将军炮,大将军炮一样。

炮兵队的队官确定下来后,那些炮兵就更简单了,从全军中挑选出来了二十几个稍微认得几个字,并且还比较聪明的士兵进行集中培养,这些炮兵将会按照后续训练的成绩择优数人按照炮长来培养,剩下的自然是只能成为普通的装填手了。

谢梓炜上任后,很快就是跟在那些工匠们后面学习操炮之法,他不仅仅学,而且还把工匠们说的内容都记录了下来,然后作为操炮手册用以训练更多的炮兵,并根据训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一些改进。

这个时候,就是体现出来了谢梓炜和陈屠夫的区别了。

陈屠夫兴许能够靠着现场学习,掌握如何开炮,甚至是玩火炮玩久了也能够依靠经验进行瞄准。

但是他却是无法和谢梓炜这样把所有的细节都记录下来,编写出完善的炮兵训练手册,并以此训练其他的炮兵甚至做出改进。

不过陈屠夫依旧看不出来放弃的打算,依旧跟在一群炮兵的后头学着。

对陈屠夫的这种耍无奈的行径,李轩是懒得管了,而谢梓炜对此也是有些无奈,人家陈屠夫军衔比他还高呢,要跟在后面学,难不成他谢梓炜还能赶人不成!

第0269章 决死一战

谢梓炜的炮兵要想训练出来,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然而和明军的大战将即,要想把这门意大利炮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发挥出作用来,只能是依靠那些造炮的工匠们了。

这些造炮的工匠们自然是最熟悉火炮性能的人,有他们在,就不用担心火炮打不出去或者打不准了。

当黄竹山的火炮运到三天后的早上,李轩这边刚吃过早饭呢,就有人来报,说是对面的明军出现了异动,极有可能是想要正式渡江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轩自然是第一时间爬上了山头亲自观察对面的明军。

只见对面的明军陆续出现在滩头,同时不少的明军士兵也开始把河岸上的木筏搬运到河里。

这个时候,李轩就是再不通晓作战,但是也能够看的出来,对面的明军是真的打算渡江了。

算算时间,明军也的确应该是在这几天渡江了,他们双方在澜江渡口已经对持了半个多月,这半个月里双方都没闲着,大唐新军这边修筑胸墙和炮台,而明军他们则是造木筏,不时还能看见明军小规模的下水,显然是进行渡江的相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