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道门当世 葫芦不是瓢 1763 字 3个月前

道门当世第六十九章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薛振锷面带微笑,只心中暗忖,这曹都管之兄好生不晓事。甫一见面,不曾问及己身与曹都管干系如何,便要以要事请托。

他口中谦和,却绝口不提应承之事:“道长谬赞,小道入山不过三载,道行尚浅,当不得如此夸赞。”

那曹道长略略踯躅,叹息道:“贫道也知此事难为,只是事关人命,贫道只得厚颜请托。”

话说到这般,薛振锷便是不想应承也得过问一番。便听得那曹道长言说,这禹王庙中有一带发修行女尼,名妙真,本为曹家故旧之女,数年前遭逢厄事,不得已出嫁为尼。

偏生此女天生窍穴通,极易招惹阴魂鬼祟。其师在时尚且可以佛门手段抵御一二,待其师故去,此女便被鬼祟阴邪纠缠,不得已求上门来,这才暂住禹王庙中。

这禹王庙唐时尚且为道门庙观,传承至今早成了一家一姓之子孙庙。庙祝荣氏倒是会些斋醮科仪,可与捉鬼驱邪一道全然不通。亏得庙中神像香火不绝,这才将此女护佑至今。

可那荣氏庙祝观那妙真生得好颜色,便起了歹心。若非曹道人来回护持,只怕那妙真早就着了道。

此一遭,曹道人多方打听,打探出妙真家中尚有一叔父于神京为吏,且神京自有朝天宫、报恩寺这等佛道圣地,捉鬼驱邪手到擒来,这才起了将其送往神京的心思。

只是一时间寻不得护送人手。偏生薛振锷此时到来,曹道人当即心中暗忖,只道是‘瞌睡来了送枕头’,这才有了这般情形。

听罢,薛振锷暗自寻思,这天生窍穴通可非同一般。巫婆、神汉乃至草原萨满,若要借邪灵作法,必得先行打通周身窍穴。如此才得以己身为容器,纳邪灵入体,行阴邪术法。

若那妙真果然如此,必为阴邪所喜,每日纠缠不休。他如今真炁不过十余丝,倒是可行那金光护身咒。曹道人既为曹德平兄长,自己来日与曹德平低头不见抬头见,左右不过几日水陆行程,卖个好便是。

且斩妖诛邪,正是真武弟子所为,既然力有所逮,怎可畏难推脱?

薛振锷想明此节,笑言道:“曹道长既然请托,贫道断无不可之理。还请道长请那妙真拾掇行礼,待午后随贫道一同入神京。”

“好好好,如此有劳振锷了,贫道这便去高知。”

曹道人匆匆而去,不片刻便有道童送来饭食。饭为粳米饭,菜为一荤一素,一是盐水鸭腿,一是素炒时蔬。

这吃食显是用了心,薛振锷吃得大快朵颐,颇为顺心。待喝了一盏酽茶,便见曹道人引女布衣女尼转进静室。

那女尼一身粗布僧衣,偏生体态婀娜,顾盼生姿,一张脸儿粉嫩娇艳,五官凑在一起竟无一处不美。尤其是那一双眸子,有如秋水潋艳,竟是天生一双风流眼。

也无怪此地庙祝会生出觊觎之心。

薛振锷只是略略惊讶,旋即心绪平复如初。他前生情路不畅,倒是有一阵子混迹花丛,各般邪术加持的女子见识过不知凡几,又二世为人,岂会耽于美色?

那曹道人引荐一番,一道一尼彼此见过礼,那妙真旋即口观鼻、鼻观心。

薛振锷便道:“既如此,事不宜迟,贫道尚有一封书信要送达,便不久留了。”

曹道人道:“也好,贫道送振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