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页

可是现在看来,则没有了这个必要。张氏几代人于凉州所经营的威望与民心,在这长达数年的内斗中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仅剩一点随着张重华内投中枢,也将会兑现成为其人立足新朝的一层保护,张氏政权则已经没有了再留凉州的基础与必要。

皇帝陛下与江虨讨论良久,主要还是关于凉州收复之后,当地大族的治理问题。这些凉州土著门户,因为远在西边,还不同于河北那些世族旧门。

他们那种独立性对于中枢政令推施诚然具有一定的阻碍,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正是由于他们的顽固扎根、家业立此,才让凉州区域没有彻底沦为胡虏纵横的乐园。

而且,如今诸夏百废待兴,人口损失严重,南北都有力用不足的困境,更是不能罔顾腹心而一味作大规模的徙远开边。所以凉州真正的播化入治,这注定是要留给儿辈们开创的功业,就算当今皇帝陛下雄心再大,但是人口与元气的恢复也必须要付予一个漫长的周期。

如此说来,凉州那些土著门户也仍还具有维持羁縻的价值,毕竟同文同种。若是对他们打压过甚,而后续中枢的开发力度又跟不上,只会便宜了那些边缘胡虏借此壮大。

当然,也不可一味的纵容。在经过一番探讨之后,皇帝陛下与江虨针对凉州现状,还是总结出三条思路以加强凉州土著宗门与中州的联系,文化上的吸引与包容,军事上的拉拢与调度,以及商贸上的利润分享。

通过这几点,将游离在外的凉士逐渐融合,成为诸夏统治生态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第1502章 边事轻重

正事聊完,转又言及私事,江虨的话题很自然便转到胡润昨日前来拜访自己的事情上来。

听江虨讲起胡润,皇帝便忍不住笑起来:“这个胡厚泽,看来也不纯是痴愚,遇事还懂得择于贤流请教。”

“能追从陛下经年之久,功成社稷,兼惠于身,论及才力,又怎么会是庸流之选。只因天心浩大,人事诸多井然于怀,群下俯首待用,自能各逞才力,久则不必劳心谋私,幸从英主,是我等内外任事之众的福泽。”

江虨也笑起来,恭维话无需思索便脱口而出。

皇帝听到这话,眉眼之间更显愉悦,但也还是不乏认真道:“人将此一身志力托我,也实在不可懈怠辜负。社稷所以壮兴,便在于任事者各得其所。高屋广厦,大材细料俱不可缺,明堂巍峨,那也需要仰仗良匠量才施用,层叠高垒。毕生所求,无非上下无负而已。”

皇帝之所以属意胡润外用劳远,抛开一些戏言成分,也是希望能给自己这一亲厚门生再提供一些建功机会。

此前封授大典中,北伐功臣凡得独领一军者,几乎尽数获封郡公。反倒是皇帝真正的亲厚门生,如胡润、辛宾等,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稍作压制。辛宾攻破信都,并生擒羯主石虎,等到完全解决了羯国残余势力,肯定还要论功再授一级。

至于胡润,本身或无殊功加持,但论及多年追随、恪守职任,直封郡公也不是不可。但还是因为与皇帝陛下的亲近关系,而遭到浅压一级。如此就算有人失意于此前封授,或者与自身设想略有差距,也不可因此怀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