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4页

对于崔悦等人的到来,沈哲子也比较重视,迟迟不见已经是失礼,眼下终于得趁闲暇,便亲自于营门之外站立迎接。

崔卢二人联袂而来,远远便看到大将军那英挺身姿负手立前,心中竟生几分受宠若惊之感,要知道整个三台大营对大将军的尊崇那是群体性的氛围,他们身在其中也难免受其影响,不敢失礼,眼见大将军居然亲自出迎,不由自主便迈步趋行迎上。

两人至前抱拳揖礼,还未开口,大将军已经上前一步抬手按在他们的臂膀上,笑语道:“二公无需多礼,倒是我杂冗缠身,怠慢贤流,还请二公雅量包涵,勿因此而薄行台礼贤之义。”

一俟双方对面而立,一股压力便扑面而来,倒不是时服锦袍的大将军锐气逼人,而是随其移动,周遭诸多视线也同样的转移过来,众目所望,难免让人局促。

至于大将军本身,却是气质温润,没有盛气凌人,反而隐隐让人有种错觉,唯其身前数尺才是方寸安稳所在,一旦斗胆僭越外行,必被周遭锐猛虎贲杀意欺凌。

崔卢二人稍作呼吸,这才稳定住心神,仍是恭敬的向大将军见礼:“大将军军务繁忙,社稷兴复、系此一身,余等边中流亡老朽惠承恩威余波,才有生归故国之幸……”

沈哲子闻言后哈哈一笑:“过誉了,过誉了。平生之志唯定乱复国而已,二公盛名国士,旧年因势力所拘不能远行迎接,如今随土而迁,复归华夏,海内众望因此再得汇聚,社稷之幸,苍生之幸,也是行台大幸。贤良趋我,无复流离,人生大乐,恰在于此啊!”

短短几句话,将崔卢二人归国推举到这么高的意义,二人心中也是彷徨尽去,对大将军大生亲近之感,乃至于有种归来太迟的懊恼感。如今的他们,鬓发苍白,体格老迈,才志俱为世道辜负多年,余力已经微弱,难免自惭形秽,相见恨晚,多有怅然。

第1406章 君威难振

许多人在第一次见到沈大将军的时候,首先关注便是那俊美仪容。虽然以沈大将军当世之权势威望,再惊叹议论于其人仪容如何,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舍本逐末,但其光华慑人又实在让人难以忽视。

崔悦、卢谌等人,虽然真正名起永嘉之后,但人生前半程也游走中朝,屡见中朝人物风采,特别之后所跟随的刘琨,本身便是十足的名士风貌,多多少少受此影响。

之后流落辽荒,所见多边胡面目狰狞之众,虽然也明白那些记忆中的旧年浮华珠玉之无用,但也难免追思喟叹。

如今得见沈大将军人物在前,崔卢二人心中也不免感慨盛名之士、其必有因,他们旧年也曾有幸得睹许多中朝名流风采,但一时间竟然想不出记忆中何人可以媲美。

江东本蛮土,素来乏甚人物,在见到沈大将军风采如何之后,二人才渐渐体会到何以南渡士流济济,居然还会让这个出身吴乡之人得幸帝室。

士美则近妖,中朝评鉴人物,虽然颇重仪容,但也并不止于仪容。中兴以来,江东仪态出众者不乏,譬如旧年同样以姿容俊美而著称的杜乂与卫玠,前者所得评价便远逊后者,杜乂仪容之外便乏甚可夸,而卫玠风神俊朗,以质夺人。

而能够跟如今沈大将军稍作比较的,如卫玠这种风流宗主还是稍逊颜色,至于同样妖冶名盛河洛的谢尚也是风采大逊,威势更不能及。倒是已故多年的中书庾亮偶被提及,二者经历不乏类似,俱以姿容俊美得赏,又因帝眷隆厚而至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