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页

李炳在码头上与河东众将小作寒暄,顺便引见介绍一下自己麾下部将,而后便在薛涛带领下,直往大营中军大帐而去。

他虽然私下里对薛涛此前的做事风格颇有微辞,但眼下对方也算是主动迈出一步凑近大将军府下节奏,因此热络虽然也谈不上,表面的和气还是能维持住。

下属众将因为还有营宿并防戍、仓储等各种事务要交接,所以也都不在帐内久留,各自找好接洽者便自去任劳,很快大帐中便只留下李炳、薛涛等寥寥几名重要的将领。

薛涛先一步做示好表态,详细介绍了一下河东目下的军务种种以及原本的防线布设,李炳虽然听得很认真,但细节上也并不多作追问。

他与薛涛性格和用兵习惯本就不同,再加上各自部伍构成也相差极大,适合河东军府的种种布置,未必就适合他。反正之后都要做出大的调整,眼下追究的太详细,也只是浪费精力。

之后薛涛又提议彼此部众的对调,将一部分兵长交叉安排。倒不是说他还奢想借此在乡境中保留什么影响力,而是经过一轮比较深入的裁汰后,河东军府兵长方面缺额甚多,再加上也乏甚远行征战的经验,希望能够在李炳这里获得一些援助。

李炳对此自然不会拒绝,他所以提前来到河东,也是为了帮助薛涛将河东军进行一次更加彻底的整编。河东军调离乡境,虽然是有一部分化解乡势的目的,但大将军也真的希望能够借此将河东军打造成一支可用之师,所以在部伍支架结构方面,也都授意各部帮忙建设。

之后李炳又明确告诉薛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河东军的磨练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想要寄望于乡土之内有什么脱胎换骨的改变,还是有些不切实际,沿途其他各路王师也会援助帮忙,至于他这里能够提供的支援还是有限。

李炳今次北进,名义上是率众万余,但实际上只有两军六千的军众。

潼关虽然有守卒三万余众,但其中相当大的比例都是屯田兵兼劳役,真正可用的战力不足两万人,刨除戍守一些险要关隘并郡境防寇剿匪所需,一旦发生大的战事,能够紧急调用的不过五军之数。

所以如此夸大,还是要借由河东消息传播快的缘故,给潜在的敌人以误导,让他们不敢抓住当下这个空门而有妄动。在中原水军西调抵达河东之前,此境的防备力量是极为虚弱的。

为了表示对薛涛的重视,李炳倒也不介意透露他接手河东防务之后将要做的调整,那就是不再缩紧于汾水一线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击,在极短的时间内于平阳和河东之间,人为的制造出一条无人地带,凡此线路之内,生民内迁,胡寇杀绝!

第1297章 平阳贼踪

虽然对于之后的河东防戍早有成竹定计在胸,但李炳也并没有在入境之后便即刻发动起来。如今的河东,作为勾连盘活整个西线战略的枢纽要地,情况就会变得复杂,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特别是在细节上要有一个十足的把握做到极致。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李炳也并没有留在蒲坂大营,离营而出直往河东更内部的项背之地进行巡视。

薛涛因为要忙于河东军府整编的问题,抽不出身来亲自相陪,便安排一名军府将主、同时也是他的族弟薛良陪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