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页

一番应答之后,彼此之间算是各存一份默契。眼下关中尚未收复,沈哲子也就不言及太深,转而又讲起当下的军事安排。

这一次的西征虽然是以打击关中各方势力为主,但也有一个次要目标,就是梳理行台内部问题,类似襄阳、河东这样的存在,都要通过这一次的战事进行一个比较彻底的梳理统合。

襄阳军队这一次的任务比较简单,正面作战自然是以行台王师为主,而襄阳军队主要就是攻入武关,在关中平原南部立足,配合渭南的初步战事,拔除关中的外围势力。

这作战任务并不困难,尤其沈哲子又许诺配给一批雷车弩包括大将军炮这种新型的重力军械。

当然从军械到控制军械的人员,都由行台配给,桓宣直接指挥,一方面自然是出于技术保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加强桓宣这个主将的权威,并向襄阳众将示以行台并非只为消耗他们各自军力才征发出战。

如果这些人勇于为战创建功勋,行台也非常乐意接纳他们,当然是不会容许他们再保留各自私曲,必须要打散重组才能正式融入行台王师。

其实这一次征发襄阳军队,沈哲子也是为了给毛宝提供一个整顿襄阳的空间。将襄阳这些势力比较大的豪强调离本部,毛宝可以更加从容的组建新军以取代襄阳原本的武装力量。

无论这些人愿不愿意,此战之后襄阳都不会再维持原本旧态。未来的襄阳,必将纳入行台的直接管理,作为继续加深掌控荆州的一个跳板。

战前诸事梳理完毕之后,十月朔日这一天,沈哲子率领行台文武官属拜谒皇陵、小作郊祭,而后第一批发往潼关的弘武军将士们便率先开拔西进,入驻潼关。

两天之后,沈哲子便亲领奋武军并其余几路人马出发,正式开始了对关中的进攻!

第1165章 关下亡命

潼关雄城耸立于高塬坡顶,向下便是天然形成的深沟,映衬得关城更显壮阔,仿佛远古便存在的凶兽觉醒于此际,人若靠近其畔都忍不住的颤栗。

塬上关城并非潼关重防的全部,塬下深沟之内并设十二座驻兵戍城,这些戍城间隔三到五里之间,各置甲士几百军众,若遇敌情,各举烽火为号,将塬底一条长沟防御得无比森严。上下关城彼此依存,便构成了整条潼关防线。

潼关之下的这条深沟,当地或谓之天沟,或谓之通沟,各因乡境不同而有不同称呼。可是随着王师占据此处依地设防之后,这条深沟便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名为禁沟,取义禁止生民通行,凡擅入者俱杀无赦。

自潼关向下面西所对应的便是有秦川门户之称的弘农,早前羯赵河东王石生便驻军于此与塬上潼关王师对峙。因此在潼关下方的山林岭地之间,还残留着许多石生军队架设的营垒残迹。

虽然石生已经溃败北逃,但王师也并没有下关驻扎,只是偶尔派出一部分游骑涉过禁沟,于平野上扫荡巡察,清扫区域内的盗匪并乡贼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