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页

于是乎熊希龄又是装出一副不是我熊某人恋权不去,而是国家和民族需要我的态度,屁颠屁颠地又跑回财政局上班去了。

不过经历了这一事后,也是让赵东云对熊希龄的好感略微下降,尽管理智上他理解熊希龄的做法,换了他估计也会玩辞职要挟的把戏,但是在感情上他依旧觉得不爽,不过不爽也得继续用着熊希龄。

目前财政体系上他能用的人真不多,赵鄂、周自齐、朱家宝他们几个虽然能力都不错,但是他们算得上是洋务将领,你让他们发展地方工商可以,但是要让他们玩财政的话,以他们的能力还是略微欠缺了些,至于赵东云麾下的其他文官,连算得上洋务派的都少,要想要找出一个人来主持财政工作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代中国能够支持一国财政工作的人其实真不多,那些前清时代的老派官僚包括担任过户部尚书的赵尔巽、徐世昌等人其实都是不合格的,他们尽管为政多有杰出的方面,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连洋务派官员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传统的行政官僚。

如果不是民族、国家这些因素的话,赵东云宁愿从伦敦或者华尔街直接高薪聘请真正的财务专家来当他的财务局局长,而不是让国内官僚来掌管东三省财政局。

国内的诸多人里,其实也就周学熙和唐绍仪合格一些,不过现在周学熙和唐绍仪可都是中枢要员,现在一个是内阁财务部总长、一个是工商部总长,自然不会跑到沈阳来给他赵东云当财政局局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熊希龄撂担子不干,赵东云一时间内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管理财政,顶多就是让赵鄂或者周自齐或者干脆让赵东平上去,这几个人去管理财政局的话就是属于典型的赶鸭子上架,别指望他们能够和之前的熊希龄那样在巨大的财政缺口情况下还能支撑下去了。

别看最近半年来东三省的财政情况糟糕无比,熊希龄天天喊没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高达千万的财政缺口情况下,熊希龄还能够通过各种手段维持东三省财政至今不破产,这已经是极为高超的理财能力,这要是换了苏系的其他几位财政、工商体系的官员来,估计一个月都撑不下去。

“唉,不管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宝贵的啊!”看着外头的春雨蒙蒙,赵东云叹着气,后头的袁金恺道:“如今我们这边的财政人才的确是欠缺了一些,不过我听闻财政局还有工商局那边还是好几个能力不错的,大帅大可不用担心!”

赵东云听罢呵呵一笑,这为上者多年,而且和这袁金恺也算是同事多年,很多话略微一提就是猜到了背后的意思,这袁金恺说起财政局和工商局那边有几个能力不错的,这摆明了就是要举荐嘛!

第230章 唯才是用

秘书处身为赵东云处理政务的辅助机构,除了票拟权力外,由于常年伴随赵东云办公,可以经常接触到赵东云,尤其是那些一等秘书,他们几乎天天都是跟着赵东云处理公务的,因此这见的多了,不可避免的也会在诸多事务上承担了智囊的角色。

秘书处向赵东云举荐人才也是常有的事情,近期赵东云为了财政一事苦恼,这下头的几个人自然都能看得出来,这也是袁金恺今天主动提出举荐的原因所在。

听到赵东云准许他说了后,他就是开口了:“有员唐文冶、此人出访过泰西诸国,后任工商部侍郎,制定商律,去岁曾署理工商部尚书,共和前丁忧去职专办教育,该员善于商事、见多识广,经秘书处多方联络以及熊希龄多次去信邀请北上任职,日前已经抵达沈阳!”

赵东云点点头,这唐文冶在前清时代也算高官了,赵东云之前也多有耳闻,这样的人如果愿意来投自己,他肯定是举手欢迎的。

袁金恺继续说着:“有工商局商务处处长方濂桐,此人数年前回国后历任葫芦岛工业区、工商局等职,工作颇为出色,多得政府诸公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