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赵东云心中暗道,如果说之前我还担心资金问题的话,但是自从袁世凯你说也要投钱进来后,我就没担心过资金问题了,只要把你的名字说出去,不愁凑集不到资金。

当即道:“银钱方面,我已经让老家那边准备了,估计能有十来万两银子,而前期全部投资,除了设备费用外,前期的人工、厂房、原材料也不是个小数目,加起来怕是要六七十万两银子才能开头,所缺的这部分我一部分打算集资凑股,还不够的话则是贷款一部分!”

资金问题总体不大,虽然赵东云自己没什么钱,但是北洋体系里有钱人多了去,随手能够拿出几万两银子的人一抓一把,现在赵东云要考虑的反而是该怎么样才能够掌握控股权。

当袁世凯同意了公司章程和前期计划后,赵东云的行动速度非常快,不用几天功夫“福元机器厂”就是在天津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正式挂牌成立。

福元机器厂的名字是直接借用了“福元”二字,虽然俗套了点,但是简单好用,当然更主要的是这显示了这两者的从属关系。因为赵东云并不是说直接再用私人名义投资建立机器厂的,而是以福元纱厂的名义进行投资,所以这个福元机器厂是嫡属于福元纱厂的。

至于说一个纱厂投资建立兵工厂合不合理就不是他所要考虑的问题了。

一挂牌成立后,各种行政机构也是迅速被完善建立,董事会、总经理、财务总监一一设立,而主要管理人员也是来之于福元纱厂,赵晨滨就是董事长,而总经理则是道格尔,而财务总监则是外聘的英国人威廉,之前是天津汇丰银行的一名会计师,被道赵晨滨直接开出高价年薪的诱惑下,加上道格尔也在一边劝说,所以就一头扎了进来。

还有个总工程师是个德国人,据传是毛瑟兵工厂的前任工程师,反正介绍他来的礼和洋行是这样说的,至于是真是假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不过真假先不说,但是本事还是挺有一套的,刚上任呢就给赵东云弄了一整套的建厂计划方案,而这个方案比先前道格尔等人弄出来的完善多了。

毕竟这些技术上的事情让一群搞纺纱的人来搞军工生产,本来就是挺扯淡的,管理和财务方面还好,大企业里区别不算大,但是设计到具体技术上的时候就得专业人士来搞了。

新成立的福元机器厂也和福元纱厂一样,除了个赵晨滨外,其他高管清一色的洋人!

这种人事安排在后世国人看来,这绝对会高呼兵工厂已经落入洋人之手,大喊赵东云卖国之类的。

但实际上这年头洋人在国内厂局里担任要职是普遍的事情,湖北枪炮厂,江南制造局乃是其他大部分的工厂都有着洋人的踪迹,这种普遍现象上升不了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来。

福元机器厂一挂牌成立,赵东云就是迫不及待的把风声放了出去,甚至找到了段祺瑞、冯国璋他们,说要是有闲钱没处花的话,就和哥们一起做生意吧!当然这个过程肯定得提一提袁世凯已经加入进来这事。

而这效果比赵东云想象的还要好一些,他十几个交情还算可以的北洋高层里转了一圈,已经是收获了差不多五万两银子,虽然大部分是看在袁世凯的份上才出资,但是这说出去也够吓唬人的了。

你看看股东的名单,虽然一个都是陌生名字,但是这些名字却都是当今北洋核心高层的亲戚朋友,透过那些陌生的名字,你就可以看见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等人的身影。

当然了,从这些官员手上虽然也能够凑集几万两银子,但是距离七八十万两银子的总数目还是有着巨大的缺口,但是袁世凯、段祺瑞等人投入多少钱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赵东云需要他们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