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

然而兵工厂这个事在赵东云的预期中,属于远期计划,就算要展开估计也得是两三年以后才会开始,至于现在嘛,他就是想着投点小钱下去,先研究研究迫击炮和手榴弹这些东西,不求建立一座大规模的兵工厂,只是希望弄一个手工作坊进行前期研究而已。

基于这种计划,他才会吩咐赵晨滨去建立一个小型的机器厂,这是为了进行前期研究的,同时也算是培养管理、技术人员的前期投资。

而叫他们去问问造枪炮的设备是什么行情,主要还是他想要知道如果自己真的要建立一座兵工厂要多少钱,另外看看当今环境下能够搞到什么技术,当知道了这些前提后,他才能制定后续的计划,比如筹集资金,比如说服袁世凯。

以上这两点,都只能算是赵东云的前瞻计划,所以他本身都没有太过重视,只是随口吩咐了几句而已,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当赵晨滨和赵东平这两个人搅合到了一块后,一个人是猜测赵东云获得袁世凯信任,要创办一个官方的兵工厂,而另外一个人则是认为赵东云眼红军火生意,想要从中插一手。

然而不管他们怎么认为,但是他们的办事能力是远远超乎了赵东云的预料之外的,或者说赵东云是远远低估了那些洋行想要赚钱的决心。

赵晨滨回到了天津后竟然大张旗鼓的去办这事,赵晨滨虽然只是个普通商人,对那些洋行算不上熟知,但是福元纱厂里洋人可是不少。

他一回到天津,就是找到了福元纱厂经理道格尔,而且事情是夹杂在一起说的,除了让道格尔帮忙介绍洋行采购机枪、步枪以及造枪炮的设备。

道格尔?布朗虽然是个英国人,但是和德资礼和洋行天津分行的几个高层甚为相熟,去年福元纱厂为了扩产购置设备,也是他介绍到礼和洋行的,并且顺利达成交易购买了一批数万两银子的机器设备,当然了道格尔从中也拿了不少回扣。

这一次赵晨滨找到他,说要让他介绍洋行购买一批军械和造枪炮设备的时候,他的眼睛都发亮了,这批军械和机器设备的订单少说也得十万往上吧,他能够拿到多少介绍费呢?

而考虑到他和礼和洋行的熟络关系,他这一次自然也是把礼和洋行介绍了过来。

礼和洋行是当代中国境内最为庞大的德资洋行,乃是克虏伯火炮厂、西门子等德国企业的在华代理商,常年做的就是机器设备和军火生意。

按照道理来说寻常几万两,顶天了十来万的订单是不会引起太大惊动的,但是奈何这两年来礼和洋行天津分行的业绩不咋地,尤其是军火业绩。

礼和洋行天津分行,其他的业务自然不用去多说,只说有关的军火部分,而这军火部分的销售业绩可谓是惨淡无比。

在北中国的主要军队其实就是北洋军,而这两年北洋军队的大批军购前期主要是为武卫右军采购后续补充的武器弹药,主要曼利夏步枪之类的,然而这个单子向来被英资的费开士洋行所把控,其他洋行根本就插不上手。

而今年编练常备军后,袁世凯以及其他北洋高层对日本军火大有好感,因为日本近年来工业进步较为快速,所造军械水平虽然不如欧洲老列强,但是好歹能用不是,又由于日本为求军火出口,所以让价幅度比较大,同时也因为日本的工人薪资较低、距离中国也近,所以多方面结合起来后,就使得同时期的日本军械价格比欧洲产品低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