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袁世凯点了点头,实际上今天的会议开始之前,他已经内定让赵东云来负责机枪队的编练事宜,因为放眼国内能够懂得机枪战术的人屈指可数,而袁世凯能够用的人实际也就赵东云那么一个而已。不过尽管他已经内定赵东云负责机枪队的编练事宜,但现在看到赵东云并没有搭理王英楷和段祺瑞而是直接出口应承下来,这让他感觉不错。

对于手下人的争斗,袁世凯自然是心知肚明的,甚至很大程度上还是他挑拨起来的,之所以这么做,大体上可以归纳为驭下之术,要是手下人没有派系争斗的话,那么袁世凯就得担心着手下人是不是谋划着取代自己了。不过手下人有派系不要紧,重要的是手下人得时刻要知道,北洋这个体系里,他袁世凯才是老大!

赵东云第一时间对袁世凯给予承诺,在袁世凯看来就是赵东云并没有把段祺瑞或者王英楷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他袁世凯放在第一位。

袁世凯当即点了点头,露出一脸的满意之色然后道:“这样的话,办机枪队这事还是你来管!”

袁世凯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是把筹办机枪队的事情全权交给了赵东云,而一旁的段祺瑞和王英楷等人也没有说出反对的话,神色也是表现的欣赏和赞同,至于他们心里头想着什么就不是外人所能知道的了。

接下来,这场会议还是以赵东云的解说为核心,赵东云从机枪的使用战术再到机枪队的编制一一说起并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而一群坐在他上首的大佬们包括袁世凯在内都是静静地听着,不时发出一两句疑惑。

这种场面让赵东云感觉相当不错,毕竟让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这些北洋大佬如同小学生一样听他讲话,这种事情可不会经常有!

“营制方面,观英吉利、普鲁士等国陆军皆每营设两挺,一个万余人的步兵师约配二十四挺重机枪。我军北洋一镇人数与泰西一师相当,也当每镇配机枪二十四挺。然我军新建,无论机枪又或操枪军士皆少,所以新编机枪营不宜分散,可将每镇之机枪集中为一营,平时集中训练,战时再按照情况分出一队或两队配属给下面的步兵标参与作战。”

“如此新建机枪营可辖四个机枪队、每队下辖三哨,每哨管两挺重机枪。如此一营有二十四挺机枪,军士五百一十四人。”

赵东云口中的这个机枪营编制是他早就开始研究的了,不说有多好,但至少是符合当今北洋现状的,从后世角度来看,这机枪是多多益善,最好一个师弄他个几百上千挺,但是考虑到现在不过是1902年,先不说这么多机枪有没有足够训练有素的士兵去用,单单是那昂贵的费用就足够让北洋吐血的了。

这年头机枪还算是新鲜事物,价格比火炮虽然要便宜的多,但是一挺也要上千两银子,不仅仅机枪本身的价格昂贵,而且机枪耗费的子弹也是个庞大的数目。

这种消耗对于列强来说还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工业落后,连机枪子弹都要进口的中国来说就是一个大问题了,这不仅仅涉及到进口武器价格昂贵的问题,更容易受制于人,眼下各国对中国采取的军火禁运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

而趁着今天这个机会,赵东云干脆向袁世凯道:“大人,如果今后我军要大规模装备机枪的话,全数依靠进口不但耗费甚多,而且战时极易受制于人,所以职部建议国内的制造局可以自行仿造机枪,如此才能够在我北洋大规模装备机枪!”

袁世凯听罢点头:“这事我知道了!”

袁世凯并没有说立刻就要仿制机枪之类的,因为现在短时间内想要仿制的难度太大,早年的金陵制造局虽然造过机枪,但是如今金陵制造局已经没落,虽然说还有湖北枪炮厂、江南制造局等各省制造局,但是技术上多少还显得不足,想要跟上国际先进步伐把重机枪仿制出来难度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