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宋易储

苗人、吐蕃人和高炯等三方的联军,对善阐府的城墙,连续攻击了近两个时辰,最终也无功而返。

被箭支射死、射伤的人还好说,而那些被“金汁”烫伤的军士,却只能被隔离在远处等死。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难闻的气味,却又夹杂着,一声高一声低的嚎叫和呻吟声。

烫伤不致命,致命的是细菌的感染,可惜这个时候是没有“青霉素”的,别说是这些蛮人,就算是郭默来了也不好使。

善阐府城头的军士,也完成了替换,且开始进食、休息,准备接下来的战斗,方才的守城之战,只能算是开胃小菜罢了。

石长老早就命人组织起来城中的青壮,负责在搬运尸体,救治伤员。

城外的联军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原本想着,一走一过就能拿下善阐府,却没想到这些罗氏鬼国的人马,居然也如此的难缠。

联军并没有携带大量的帐篷,好在现在天气炎热,尤其还是在大理这样的南方,露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总得填饱肚子吧?

打仗的时候,三方还可以彼此合作一把,这停下了做饭的时候,却是各自的人马聚在一起。

简单查点一下,发现刚刚那番攻城,损失最重的竟然是苗人,六千苗人折损了将近一半。

毕竟,他们不像吐蕃人或者高炯的军队,那两方好歹还算是军队,有基本的阵型和护具,而苗人却都是布衣打扮,全凭一腔热血和勇气在冲锋。

苗人的首领有些后悔,吐蕃人已经拿到了旦当郡,高炯的人更是志在整个大理国,他们苗人呢?

到手的也只不过是一些财货罢了,却让苗人失去了数千青壮,这样的得失比让带队的苗人首领有些无奈。

甚至,他都不知道回到寨子里,应该怎样跟长老们交代?

星星点点的火堆被点了起来,剩下的一万四千多联军,稀稀拉拉地延伸出去好几里地。

逐渐的,这如同一盘散沙的营地上,也飘起了浓浓的香味,无论是苗人、吐蕃人,还是高炯的人马,终于要开始进食了。

行军了大半天,又攻了两个时辰的城,一个个又累又渴,有些人甚至已经等不及吃喝,直接睡了过去。

“首领,这是什么声音?”

处在营地最边缘,也是距离善阐城最远的,是吐蕃人的营盘。

倒不是他们有多仗义,想驻扎在外围替联军做防守,而是想着明日继续攻城的时候,还是让别人在前边做炮灰。

“也谷里,你小子也是在军中待了多年之人,怎么连这都听不出来?这不就是骑兵奔驰的声音嘛,至少应该在万骑之上......啊,敌袭——”

吐蕃首领急忙扔掉装着青稞酒的袋子,站起身来找自己的战马,一边大声地呼喊着。

可惜一切已经晚了,一万名全副武装的“忠顺军”,在余玠的亲自率领下,对这数里地的联军营地扫了过来。

跟在他们后边,尚有三千大理段氏的人马,由大理新皇段祥兴率领,手持着灯球火把、亮子油松,朱子柳也陪在一侧。

“四师伯,这......这‘忠顺军’也太勐了吧?杀敌就像砍瓜切菜一般,他们的钢刀跟对方砍在一起,直接就砍断了对方的武器。”

“而他们的盔甲,却又能护住自身关键的部位,这......这还怎么打?跟他们作战,也未免太吃亏了吧?”

看到大宋的“忠顺军”,一路砍杀过去,无论是吐蕃人、苗人还是高炯的人,丝毫组织不起来抵抗,纷纷向善阐府的方向逃去。

可是,两条腿的人,又怎么能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呢?

“忠顺军”手中的钢刀,就像阎王的索命牌一般,不断地在收割着敌人的性命。

“陛下,这‘忠顺军’只是燕王殿下麾下四大劲旅之一,也只有五万人的编制,战力却排不到前边。”

“据我所知,大宋最强的军队是孟共率领的‘敦武军’,那也是燕王殿下起家的军队,燕王更是第一任‘敦武军’的都统制。”

“在北方战场上,‘敦武军’面对强大的蒙古铁骑,都是所向披靡。而装备和战力更加强悍的,却是燕王殿下的护卫军。”

“一万燕王护卫军,现在已经更名为‘虎贲军’,陛下要是能看到他们作战的场面,恐怕就会更加折服了。”

朱子柳是一个聪明人,他也明白恩师的意思,唯一担心的就是眼前这位年轻气盛的小师侄。

因此,借着“忠顺军”摧枯拉朽般的战况,恰到好处地向段祥兴传递了大宋强不可敌的概念。

“四师伯,您的心意我明白,放心吧,小侄不会胡来的。咱们还是按照余都统的军令,负责打扫战场吧,尽量将马匹都收拢起来。”

面对残酷的现实,任你有天大的志向,也难以实现。

鉴于大理段氏的军队,多数人也无法正常的进行夜战,对方又不愿意待在会川府里等着。

余玠只好让段祥兴带着三千人马,高举照明之物,跟在一万“忠顺军”的后边。

他们的任务就是打扫战场,看到没死透的也可以补上一刀,关键的还是要将战马收集起来,其他的物资余玠还真没看上眼。

城外的“忠顺军”一发动,善阐府城头上的石长老就看到了,吃饱喝足之后,他们早就等着呢。

“开城门,本长老亲自率五千弟兄去迎接余都统——”

石长老手中的,却是一把明晃晃的斩马刀。

这东西虽然金贵,郭默还是给罗氏鬼国的八千劲旅中,所有含百夫长以上的带兵之人,人手配了一把。

除去战死和负伤的,石长老选出了五千名悍卒,打开了善阐府的城门,向着不远处的联军就杀了过去。

身后的善阐府城门继续关闭,谨防有联军的散兵游勇熘进来。

这下子可要了亲命了,一面是气势如虎的万名“忠顺军”,一面是报仇心切的五千罗氏鬼国劲旅。

他们的心中,还记恨着对方攻城时,带走了那些同袍的性命。

前后一万五千名虎狼之师,横扫一万多一盘散沙的联军,那还不简单吗?

当石长老见到余玠的时候,两支劲旅已经彻底将联军杀透,剩下的就是捞捕漏网之鱼了,这样的事情两人都不屑于亲自去做了。

“哈哈,余都统,久闻大名啊——”

石长老先从战马上跳下来,冲着余玠一拱手道。

虽然,余玠比起“敦武军”的孟共,比起“靖难军”的郭靖要差了一些,甚至都没有年龄更小的,“岳家军”都统制岳翱出名。

毕竟,岳翱有着岳鹏举后人的加成,再次组建“岳家军”之后,岳翱的名字也响彻南北。

但是,石长老敏感地觉察到,恐怕这位余玠都统,今后就常驻南方了,跟自己打交道的机会也会多起来的。

“应该是石长老当面吧?在下余玠,见过石长老,多谢石长老援手之恩——”

余玠也从战马上跳了下来,不是敬重石长老本人,也不是在乎他身后的罗氏鬼国。

但是,对方的小主人,毕竟是自家燕王殿下的亲生儿子,有这层关系在,余玠就必须跟对方搞好关系。

“哈哈,正是老朽。燕王麾下四大劲旅,余都统的‘忠顺军’却是要第一个拿到‘灭国之功’的了,老朽提前恭祝余都统了——”

花花轿子众人抬,既然人家把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余玠又岂能拒人于千里之外。

“石长老过誉了,余某也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要真论起功劳,石长老也功不可没。段氏之主就在后边,这‘灭国’二字,石长老还是勿再出口的好。”

二人走到近前,余玠稍微压低了声音道。

毕竟,这灭的国是大理,即便在此之前,大理已经形同灭国了。

从“忠顺军”发动冲锋,到最终的结束,前后也就半个多时辰,余玠、石长老和段祥兴几人,就已经坐在了善阐府城内。

“联军那些散兵游勇,明日就烦劳石长老和段皇去抓吧,稍待休息,余某就要率‘忠顺军’离开了。”

“连夜行军,明日大理城一开城门,余某就会抢夺城门,两百名斥候已经到大理城中准备了。”

“另外,‘忠顺军’尚有两万人,预计三日之后赶到,他们会直接去袭取吐蕃人占领的旦当郡,和苗人盘踞的乞蓝部。”

“二位如果有兴趣,就去将南边的秀山郡、威楚府、罗磐部一一收复。还是老规矩,府库里的财物和粮食,都可以作为二位的军费,但是城池和百姓尽量要保护好。”

余玠喝了一杯酒,冲着石长老和段祥兴一抱拳,出了府门,再次消失在夜色之中。

“四师伯,还有两万‘忠顺军’要来?”

在段祥兴看来,有这一万“忠顺军”和八千罗氏鬼国的人马,就足以铲除所有的叛军,余玠却说三日后还要到来两万“忠顺军”。

“段皇,看来燕王殿下所谋者大啊——”

石长老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没什么滋味,比起桃花岛上的“英雄醉”差远了。

“哈哈,石长老,以后还是不要叫在下‘段皇’的好,大理国已经被高氏所篡,我祖父才请得燕王的人马,来攻取‘大中’的。”

此时的段祥兴,再说起此事,已经澹然了很多。

“哦?——”

石长老闻言,看了看眼前的段祥兴,又瞅了瞅段祥兴旁边的朱子柳,若有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