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浑水摸鱼

“贴木哥汗,您不是在拿在下消遣吧?”

“萧某之所以杀掉对方的探子首领,将‘燕王’郭默引到平州城来,就是为了纳一份‘投名状’啊!”

萧矩显得有些激动,自己忙活了半天,难道在演给瞎子看吗?

不仅得不到蒙古人的支持,还平白无故地,得罪了大宋如日中天的“燕王”殿下?

“贴木哥汗,属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贴木哥还没来得及再次拒绝,站在营帐出口的速不台发话了。

这几位西域人跟贴木哥的谈话,他一字不落地全听了进去。

萧矩觉得这是个好机会,速不台同样觉得,这或许是自己一个翻身的机会。

“哦,速不台,你有什么想法不成?”

贴木哥虽然拒绝了萧矩,但不表示他不想除去郭默。

郭默的表现,已经深深地震撼了贴木哥,如果蒙古铁骑想要踏平中原,平金灭宋,这个郭默迟早是要铲除的。

“贴木哥汗,郭默虽然厉害,也并非三头六臂,他既然做了大蒙古的敌人,将之铲除是早晚的事情。”

“现在,如果能够将他诱进平州城,再想办法将其击杀,总比将来对阵沙场来得容易。”

“更何况,我观萧先生必然是世外高人,未必对付不了区区一个郭默,萧先生,您还有别的力量吗?”

速不台不停地给萧矩使眼色,那意思是,我把话都给你递到位了,就看你接不接得住了。

“贴木哥汗,在下此行,还带有十几名好手,其中不乏一流境界的高手,而在下的身手跟‘西毒’欧阳锋,也在伯仲之间。”

“如果能将‘燕王’郭默诱进平州,先由我们的人来对付他,待此獠力穷之时,贴木哥汗再派精兵杀出,定当一击得手。”

萧钜信誓旦旦地说道,仿佛已经看到“燕王”郭默,束手就擒,匍匐在自己的脚下摇尾乞怜。

帅帐里鸦雀无声,谁也没有再说话。

贴木哥的脑子飞快地转动着,思索着其中的厉害关系,最后看了一眼萧矩,又瞅了瞅一脸渴望的速不台。

“也罢,既然萧先生盛意拳拳,速不台将军也兴致勃勃,本汗要再不答应,就有些扫大家的兴致了。”

“这样,速不台你还统领你原来那一千余人,本汗再调给你四千蒙古铁骑,共五千人马。”

“你配合萧先生的人,尽量在郭默进入平州城之前解决掉他,而本汗率领一万人马,在平州城等你们的好消息。”

贴木哥还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如果五千多人还解决不了郭默,那到时候只好把这个罪过扣在你的头上了。

一个“私自调兵”、“以权谋私”的罪名,也许是给郭默最好的交待和解释。

当然,贴木哥还是希望萧矩和速不台能完成任务的,就连萧矩和速不台自己,都不觉得五千多人还对付不了郭默,除非他没有来。

......

平州的贴木哥众人,正在计议铲除郭默的时候,坐在中都金国皇宫的成吉思汗铁木真,正在发愁呢。

拖雷要求增兵的军报,已经接到第三封了。

不是拖雷和哲别打得不好,而是打得太好了。

打下的高丽城池大大小小已经二十多座了,但是,拖雷却不敢分兵驻守。

本来,他和哲别就带了三万蒙古铁骑,几十场战斗打下来,也折损了两千多人,这已经算是很可观的战绩了。

二十多座城,就算一座城驻守五百人,也需要留下一万多名军士。

那么,剩下的一万多人,还能继续攻城拔寨吗?

高丽国再不济,十几万人马还是能凑出来的,尤其越深入高丽国内,这种越境作战的困难明显增加。

因此,拖雷和哲别商量之后,暂停了军事进攻。

只把蒙古军分为两部,拖雷和哲别分别统领一万多人,驻扎在两个较大的城池。

拖雷的想法很简单,要是能有一两万援军,哪怕战力差一些的,能在后方驻守就行,不用浪费自己的战兵。

如果等不来援军,他也想好了,就只固守已经占领的高丽三分之一的领土。

他已经在执行自己的战地政策,而且这个政策居然还是哲别提议的。

在蒙古的占领区,杀掉一半青壮年高丽男子,另一半青壮年直接沦为奴隶。

每一个蒙古军士按军功,分配两到五名高丽女子。

试看几年之后,占领区遍地跑的都是蒙古人的后裔。

甚至,在第三封军报里,拖雷都不再要援军了,只要是蒙古草原的男人就行。

铁木真也为难啊,他真的有些捉襟见肘了。

先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大儿子术赤和二儿子察合台,先后带走了四万蒙古铁骑,共计八万人马西征欧罗巴洲去了。

速不台又在西夏折损了两万兵马,拖雷东征高丽,也带走了三万兵马。

这两年来,在西夏和金国战场上,蒙古军也损失了四五万人。

尤其是中都一战,蒙古铁骑以不足七万人,对战金国一十三四万兵马,虽然打下了中都,此役将近折损三万人。

现在的成吉思汗铁木真,打下了中都,也住进了金国的皇宫。

他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奢靡的生活,而三儿子窝阔台,变着法儿搜罗各种美酒佳肴、奇珍古玩、妙龄少女,统统送到皇宫里去。

成吉思汗铁木真,坚决要召开“天下英雄大会”,一方面想招揽人才,也通过在金国曾经的国都召开此次盛会,来彰显大蒙古国的实力。

另一方面,他又何尝不是想暂缓一下进攻的节奏?

现在,聚集在中都附近的蒙古铁骑,除了铁木真自己的直属军队一万人马,就是窝阔台的两万多人,和木华黎的两万多人。

“窝阔台,你怎么看拖雷的请求?还有高丽的求和使节又来了吧?”

铁木真将拖雷的第三封军报,递给了旁边的窝阔台。

“父汗,我觉得应当答应拖雷的请求,不过咱们可以做一些变通。”

窝阔台看完拖雷的军报,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老四啊老四,既然你那么喜欢高丽那个地方,当哥哥的一定会帮你达成所愿的。”

“哦,你有什么主意就快说。”

最近,成吉思汗对窝阔台的行为有些不满,或者说感觉他的吃相有些难看。

所有人,包括铁木真自己,都知道将来的汗位是留给窝阔台的,他居然还在下边做一些小动作。

“父汗,拖雷自己的部落,男女老少,也有五万多人吧?可以全部都迁到高丽去。”

“那里的气候和生活条件,要比蒙古草原好得多。这些人中至少能挑出几千人,用来驻守城池,维持治安是没任何问题的。”

“另外,拖雷高丽实行的政策非常好,三五年之后,也能多出十万甚至几十万蒙古人后裔。”

“父汗可以直接答应高丽人的求和,让他们将五万兵马先派过来,作为攻打金国的先驱,既能缓解咱们兵力上的压力,也能减少一下拖雷的阻力。”

“至于说,拖雷休养一段时间之后,又对高丽发动进攻了,那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汉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窝阔台说完,静静地站在一旁等着。

成吉思汗铁木真,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这个三儿子,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一般。

“好啊,窝阔台你真够狠的,你这是要绝了拖雷在蒙古的根啊,将他永远地推到高丽去了。”

不过,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君主,成吉思汗很是赞成窝阔台的做法。

“窝阔台,就按照你说的办吧,另外再加一条,让赤老温率领五千蒙古铁骑过去,他以后就在拖雷帐下听令吧。”

赤老温跟木华黎一样,同为铁木真帐下“四杰”之一,也是多年的老兄弟了,一直护卫在铁木真的中军。

但是,最近一些时日,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将,仿佛有些不讨窝阔台的喜欢,总是想找机会给他使绊子。

铁木真当然心知肚明的,索性借着这次机会,直接把这位老部下调给拖雷好了。

“等高丽的五万人马到位了,差不多‘天下英雄大会’也结束,我们就能挥动十万大军南下,一举荡平黄河以北的金国军队。”

铁木真仿佛已经看到了饮马黄河的场景。

黄河?那条汉人誉为“母亲河”的地方,将成为我蒙古人放马的所在。

......

进入西夏境内之后,郭默和黄蓉又换成了西夏人的装束,尤其是黄蓉,还特意戴上一张人皮面具。

要不然,就她那倾世容颜,说不定会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两人先到了康城,这也算是他们此行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