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乐极生悲

宁国府大老爷贾敬死了。

这事传开,京中内外多少要有些波澜。

说是久病缠身,夜里有不顾劝阻,自己起炉炼丹,服之即卒。

又有说是夜半无人之时得传天意,敬老爷功德圆满脱离苦海,当即尸解而去。

贾家宁国府忙着料理丧事不提,朝中礼部、光禄寺里也收到了报丧的折子。

这折子由大太监戴权特意解出,一路递到皇帝身前。

“贾敬是谁?”

临敬殿中,雍隆皇帝听到戴权突然来汇报这事,面上多少有些错愕。

戴权道:“他是宁荣两府的人,即,昔年京营节度贾代化之子。”

雍隆皇帝虽不知底下人,但戴权和宁国府却是向来有来往的,这时才能如数家珍。

说起贾代化这个名,雍隆皇帝倒是想起来了,笑着道:“贾代化他儿子不是早年间就死了么?”

戴权忙是恭声回道:“这是另一个,当年考中进士承了贾代化的爵,不敢受,只将爵位让给儿子,自己去了道观里打醮,这些年都少有回京的时候。至于陛下您提起早年间没的那位,还有个直系的孙子在呢。”

话里这个直系的孙子,就是贾蔷了。

听说那贾敬至死都待在道观,雍隆皇帝点点头,因指着戴权笑道:“你又瞎提起些什么儿啊、孙啊的无关人等做什么?不是怀着什么好心。”

戴权赔笑道:“陛下明察秋毫,奴婢瞒着不说,别人也会来说的,倒不如奴婢先来了。”

“可惜一科进士难得,又不为朝廷出力。”

雍隆皇帝啧啧感叹一句,拿起桌上报丧的折子,一边翻着一面说道:“可见世人都像你一般,以为朕严苛,动辄便要于无声处起阴端,因而惊惧毙命也是常有的。却不知朕从来是严于律己、宽于律人。”

“……你去说一声,到时朝上让礼部提一提这事,赏些规格下去,也算不负他祖上之功。”

戴权应声记下。

雍隆皇帝看折子看到一半,却是笑了,再道:“看都写得些什么?不过在道观里过世了,就又要说些神鬼之事,也不知朕是第几次见到这些,可见即便是朱紫大臣、世勋贵族,也不乏一些迂腐之辈。”

戴权已经吩咐了人去传礼部,还叫光禄寺筹备祭礼,这时过来听到这话,少不得笑着称是。

正是主仆谈笑论政之时,殿外有个小太监这时进来,在底下传话。

“启禀陛下,忠顺亲王、兵部右侍郎贾化、还有通政使贾琏在外求见。”

贾化,即贾雨村之名。

忠顺王爷领了尚书台右仆射的职,正揽着军机之事,雍隆皇帝一听这些人一齐来了,便晓得是辽地的战事出了新。

即命快传这些人进来说话。

连月间捷报频传,这次也是一样,报来的是喜事,而且是大喜事。

‘……上都护卢俊义与荡寇中郎将呼延灼突袭罗刹中营,焚烧辎重,罗刹残兵溃退一百八十里,复遣使请和。’

朝廷大胜!

“好!”

雍隆皇帝拍案而起,这战事打了快一年,人吃马嚼全靠千里运粮,也不知废了朝廷多少物力,河北一地几近颓废,却终究是胜了!

当即传令,叫忠顺王回去尚书台拟旨一封,发往内阁。再看朝廷该如何封赏、如何善后最佳,兵部上下务必配合。

忠顺王是何等人精,早就草拟了一封在尚书台,稍后便能送去内阁过目,请那边应付罗刹求和之事。如今他只回去叫人最先讨论封赏辽地之事,不久便能妥当,呈到御前来。

众臣公各自领了旨意,忠顺王和贾雨村最先退出。

贾琏原也是待要走,不过却被雍隆皇帝出言留下,便只好再来等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