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住手罢!都到了这个时刻,还要争执吵闹,难道是怕死来太迟1
郭元建拍案怒吼一声,又着令军士入前拉开吵闹几人,望着余怒未消的侯子鉴说道:“依中军所见,我等该当何投?”
侯子鉴略加沉吟后便说道:“投南不妥,投北同样也不妥。我等于梁家是世仇,于齐家是叛贼。齐主自有晋阳老兵、邺都六坊为用,我等纵然骁勇、非其所需,即便见容一时,也不过是要我为其师之先阵、以扰梁国,届时仍然不免征战消耗、死亦不惜。”
“南又不可,北又不可,难道我等真的全无活路?”
有人听到这话后,忍不住便悲呼一声。
侯子鉴闻言后却抬手向西北方向一指,同时大声说道:“南北虽然不可,但仍可以投西啊!西朝大将李伯山深受齐人畏服,今又雄跨江汉,梁人亦不敢与之相争。
唯其势力仍薄,正缺骁士扩土,之前虽然阵斩慕容绍宗,但仍然需要退回沔北自处。我等正缺一英主护持,可以统军还据寿阳再奉表附之,为其淮南分藩,进退不失策应,南北俱不敢轻易触我1
众人原本正竖起耳朵倾听,可在听完侯子鉴所言之后,顿时便有人嗤笑道:“原本以为侯某有何妙想,原来竟是自甘堕落的愚计!那李伯山事迹再雄,不过西朝一藩,名位不异我等,凭什么要我等委屈事之?”
“郭太尉、诸使君,今惶惶求活者是谁?汉家天子尊否?今又身在何处?”
侯子鉴听到这话后,便指着众人称呼着他们在伪汉国中的官职冷笑道,旋即便又说道:“李伯山凭其一己之力二下河阳、两临淮南,河淮之间无人能敌,江汉以下人皆尊仰,就连侯王旧日都要裂土邀之,我等又有什么资格小觑?正因他才位不配,所以才要广纳勇才谋取势位,若往事之,前景大有可图1
在场众人原本多数都是不以为然,毕竟人往高处走,哪怕他们已经途穷陌路,也希望能够寻找一个强大的靠山依傍,南人若不相容,北齐便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至于那沔北的李伯山,在其国内都非霸者,也实在不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
但在听完侯子鉴这一番分析之后,不少人脸上还是露出了沉思之色。是啊,眼下的他们最实际的目标还是要活下去,至于说那些虚名跟性命相比也的确不算什么。 正在这时候,与侯景失散途中、辗转渡江北来的侍中赵思贤也点头说道:“侯中军所言不无道理,我曾经奉命出使沔北,行途所见李伯山治内甚安,士民仰慕、治术甚精。如果能够投其麾下,即便没有高位以待,但若能够勤恳奉之,受其庇护、安度余生应该不难。”
听到赵思贤这个曾经亲往沔北面见李伯山的的人都这么说,便有更多的人为此动心,主动加入了议论中来。特别是一些新从建康逃到广陵之人,他们本就劫后余生、侥幸活了下来,对于自身未来也没有太高的期待,能够活命下来便是最迫切的希望。
然而正在这时候,坐在首位的太尉郭元建却怒声呵斥道:“你几人休得虚言妄论、动摇人心!西人穷困,并且远在关陇,总得些许的势力扩张,也只是趁梁国内乱而窃龋那李伯山才志若真雄大,何以不敢进据淮南?今我纵然携众献城,他也未必敢于接受,更加无力庇护救援!今我据此江北重镇,你等却说我转投淮南废城,真是荒谬1
听到郭元建这么说,原本一些隶属于北道行台驻守于江北、势力未受江陵军势冲击的将领们也都纷纷点头,认同郭元建的说法。
侯子鉴等人失势丧胆、仓皇北逃,本身没有什么牵绊,只要能够活命,逃去哪里都好。可是他们却坐拥城池、各据一方,既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又要保住自己的权势,当然不可能放弃这里投奔远在沔北的西魏李伯山!
侯子鉴等人还待争辩,但郭元建却勒令将他们几人囚禁起来,转而又同行台众将商讨投靠北齐的事宜。
正当这汉国群臣们争执散伙的时候,他们的君上侯景却在被一路穷追下登船向海逃亡。
哇……哇……
本就拥挤不堪的小船上,不断响起的婴儿啼哭声让人心烦意乱。船内襁褓中两名小儿乃是侯景南来所生,逃出建康时被其带出,原本是有专职的宫奴跟随喂养,但因船只太过狭小,宫奴被弃岸上。
“两位皇子究竟是饿了还是便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