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黄河水清,圣人现世

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的往太极宫而去。

突然,后方一匹骏马,奔腾而来!

“报,陇右道全境,黄河水清,可见游鱼。”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闻言,立即停止了行进。

众所周知,黄河水在陇右道以前,都是清澈的,可是经过陇右道的黄土高坡以后,河水便开始泛黄。

因此也有了黄河之名!

最古老的《说文解字》黄河被称之为,河。

着名的《山海经》里,黄河被称为,河水。

《水注经》里黄河称之为,上河。

《汉书,西域传》里,黄河被称之为,中国河。

《尚书》称九河,《史记》称大河。

直到隋朝以后,才逐渐因为河水泛黄,而黄河一名,便开始确定了下来。

“陛下,黄河水清,乃是大吉之兆,今日正是大军出征之日,此战必可大胜也!”

宰相房玄龄,微笑着开口说道。

群臣也是纷纷开口祝贺。

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接过传信兵呈上的奏折,仔细观看了起来。

“黄河水清,确实是大吉之兆,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龙颜大悦的李世民,回宫以后,立即传诏了袁天罡和李淳风。

“天罡,淳风。今日大军出征之日,恰好收到陇右奏报,陇右全境,黄河水清,可见游鱼。”

袁天罡和李淳风,瞬间目瞪口呆。

看到二人的表情,李世民甚是疑惑。

“莫非有何不妥?”

李世民双目精光爆射,注视着袁天罡和李淳风。

“陛下,大吉之兆,大吉之兆啊。”

“刚刚微臣二人,正在进行推算,刚刚推算到,黄河水清,圣人现世……”

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激动的浑身颤抖。

谁能想到刚刚推算到,这圣人就要现世了。

李世民双眼精光爆射,圣人?谁人可称圣人?

除了他李世民以外,岂能再有圣人乎!

不能,绝对不能!

于是,李世民开口询问道。

“二位爱卿,可推算出那圣人乃是何人?”

李世民言语温和,心里则是诸多猜疑。

好在,袁天罡和李淳风的话,让李世民瞬间龙颜大悦了起来。

“陛下,普天之下,只有您一个圣人啊!”

“黄河水清,预示着,陛下将带领大唐,开创一个前无古人的繁华盛世。”

呼!

李世民闻言,激动的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圣人现世,原来自己才是那个真正的圣人。

李世民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二位爱卿辛苦了,回太史局继续推算去吧!”

看着袁天罡和李淳风,离开御书房,李世民嘴角弯起一抹弧度,自己乃是圣人现世,以后这皇位,也算是名正言顺了吧!

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往太史局走去。

“袁兄……”

“淳风,莫要再说了,此事,你知,我知,天知……”

袁天罡抬头仰望天际,心里也是波澜起伏。

……

庄园里面,李根的授课还在继续。

“我有一个梦想!”

“多年以后,让全世界,都说和我们一样的话!”

“大家沟通再无尴尬,什么倭国,高句丽,波斯,甚至是罗马……”

“届时,再也不需要有人在旁边,进行解说……”

“下面,开始授课……”

当李根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二十六个拼音字母的时候。

孔颖达激动的眉毛胡子一起跳。

他知道,这是又有新的学问现世了。

孔颖达手持鹅毛笔,将李根所写字母,尽数抄录下来。

阿波雌得鹅佛哥,喝衣基科勒莫讷……

李根在每一个字母下面,标注上正确的发音读法。

这一次,他不仅仅要将汉语拼音传授出去,而且正确的发音读法,也就是后世,一平二扬三声拐弯四声降,的正确拼音读法,也一并传授下去。

繁字简化版,也在李根的授课计划之中。

对于这些新奇的字母,少年们未知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从未出现的字母。

第一届学生,他们有幸学到了唐数。

身为第二届学生,他们有幸学到了拼音字母。

鉴于少年们刚刚接触新鲜事物,学习热情高涨,李根也决定趁热打铁,整个上午,都在授课。

午膳过后,孔大师决定,还是让李根继续授课。

因为孔颖达自己也痴迷上这二十六个拼音字母了。

他们组合在一起,最大的作用,就是让许多文字,可以统一发音和读法。

这让孔颖达简直是喜出望外,如获至宝!

李根则趁着中午闲暇时间,将刻制好的字母,尽数打印了出来。

下午授课内容,李根着重讲述了,一平二扬三声拐弯四声降的重点要素。

列举几个汉字,因为发声不同,所代表的寓意也有所不同。

孔颖达,返回长安城的时候,那速度之快,远胜以往。

“陛下,孔院长求见!”

听了内侍总管李德禄的话,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

孔颖达迈步御书房,恭敬的施礼拜见。

“仲达,免礼。入座!”

“臣,多谢陛下赐座!”

“仲达,刚刚从学院回来。”

“陛下,您看看这个。”

孔颖达将李根印制好的拼音字母,递到了李世民面前。

“咦……”

“仲达,这又是根儿捣鼓出来的字母?”

孔颖达闻言,郑重的点点头。

“仲达,根儿为何要印制这些字母?有何作用?快点给朕说说……”

李世民瞬间来了精神。

今日可谓是三喜临门。

一是大军出征!

二是黄河水清!

三是这些字母!

“回陛下的话,今日殿下耳闻,出征将士,震彻云霄的呐喊,表情非常激动。”

“学堂上,殿下坦言我大唐边塞,之所以屡遭异族侵犯,归根结底,是我大唐物产丰盛,也是我大唐还不足够强大。”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示意孔颖达继续往下说。

“一个国家要达到强盛,文化知识是最重要的根基之一。”

“殿下希望,有朝一日,让全世界都说我们大唐话,什么倭国,什么高句丽,波斯还有罗马……”

“殿下,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让他们都臣服在大唐脚下,可是,臣从殿下的目光里,看到了不可动摇的信心和坚定!”

呼!

李世民激动的大口喘气,就连手指都微微颤抖起来。

“陛下,臣以为,殿下已经预感到,此次大军出征,我军必定大获全胜,异族文化和我们大唐文化差异甚大,也许这二十六个拼音字母,便是征服和同化异族文化的开始。”

李世民笑了,非常开心的笑了。

他想起上次和程咬金,前往庄园时,李根曾经说过的话。

同化!

让他们自己以后的少年长大后,都以为自己原本就是一位唐人。

真是个了不起的想法。

“善,大善,朕心甚慰。”

黄河水清,圣人现世!

李世民如何能超越秦皇汉武,也许李根才是他最大的助力。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情无限好。

“仲达,快点给朕讲讲,这些字母的妙用。”

御书房里。

孔颖达开始仔细的讲,李世民则认真的听。

二十六个字母,各有不同发音。

可是当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则是一件更加神奇的事情。

李世民听的如痴如醉。

完全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用膳。

“陛下,皇后娘娘请您去立政殿用膳。”

“告诉皇后,将晚膳送来御书房,对了,多准备一些膳食,再来一壶美酒,今晚朕要和孔大师,对酒当歌!”

李世民话音落地,传话的宫女,立即领命而去。

晚膳送到御书房,李世民赶紧扒拉两口,立即便注视着孔颖达。

孔颖达做为一代大儒,早就养成了细嚼慢咽的习惯。

眼下再细嚼慢咽,也不是个事啊!

陛下在哪里瞅着自己呢!

无奈之下,孔颖达只能放下碗快。

继续给李世民讲解起来。

孔颖达,将自己的名字,用拼音字母组合而成。

kong ygda

并且用拼音读法认真的读了出来。

嘿!

有点意思。

李世民微笑着开口说道。

“仲达,朕的名讳若是用拼音,又是如何?”

lishi

李世民发现,这拼音字母学起来,比唐数难度要低上许多。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李世民开口询问道。

“仲达,此拼音字母,是否比唐数简单易学?”

“陛下圣明,毕竟现如今我们的汉字,都有自己的读法,诸多发音,其实和拼音读法相差不大。”

“今日通过学院少年郎的学习,臣发现,少年郎们接受的很快。”

“臣以为,普及拼音,比普及唐数的难度要小上许多。”

“而好处则是非常之大的,先不说殿下的宏伟壮志,要让全世人都说大唐话。”

“即便是放眼咱们大唐,因为南北文化差异的原因,一样的汉字,读法相差甚大,甚至就连寓意也不尽相同。”

“一旦拼音彻底推广开来,陛下,试想一下,大唐广袤土地,人们都是一个口音,您无论巡视到何处,都将不会再有各地语言上的障碍……”

李世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精彩起来。

“仲达,今晚即便是不眠不休,朕,也要将这二十六个拼音字母,尽数完全掌握。”

李世民一旦认准了事情,大多数时候,还是说话算数的。

冬,冬,冬,冬……

长安县衙和万年县衙的晨钟响起。

李世民才算是兴致勃勃的,让孔颖达回府休息去了。

孔颖达还能休息吗?

回府也睡不安生,还不如去学院打个盹。

李世民大踏步的往立政殿走去。

一夜未眠,虽然眼睛有些泛红,可是李世民精神头还是十足的。

“二郎,你昨晚在御书房待了一夜?”

长孙皇后惊讶的开口询问道。

“嗯,朕刚刚让孔大师回府。”

“什么事情,能让你和孔大师,以至于夜不能寐?”

“观音婢,因为这些字母,所以让朕让孔大师讨教了一宿。”

李世民将手中的拼音字母,递给了长孙皇后。

“这…这又是根儿发明出来的?”

“观音婢,除了朕的皇子,谁人还有这样的本事?”

李世民自豪啊,李世民也非常骄傲。

“二郎,这些字母如此奇怪,臣妾感觉比唐数还要难上数倍。”

“观音婢,这次你可失算了,这拼音,若是认真学习起来,比唐数要简单一些。”

“待朕下朝以后,再仔细讲给你听。”

李世民简单的洗漱一番。

便带上孔颖达留下的纸张,意气风发的直奔显德殿而去。

“众卿,朕,昨夜,一夜未眠。”

文武百官施礼过后,李世民的第一句话,便让百官们甚感惊讶。

莫非是昨日大军出征,陛下太兴奋了?

这是光顾了几个妃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