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临别

想要快速解决交趾的问题,就绕不开东海郡。

而想要确保东海郡出兵,就绕不开冯一博。

这些年不知多少人尝试过,想要接触东海郡王,以期能拓展海外的生意,确保在海上的安全。

就连南安太妃都曾亲自出马,却也只是见到了黑龙婆。

本来,搭上一个探春之后,南安王府是有机会和东海郡深入合作的。

可惜种子种下还未等到开花结果,交趾就大祸临头。

整个南安王府都没了。

至于其他人,更是连黑龙府的门都进不去,最多是东海郡王手下的黑犬王代为接待。

而这位黑犬王是真的狗。

他只管正常生意,其余一概不管。

哪怕你送了再多的礼,也是肉包子打狗,从来不办事。

至于另一位掌管军队和治安的勐将军,除非犯了大事,不然也见不到他。

众多在海上有生意的人家想到这两人,就觉得一言难尽……

而东海郡王,他们连面都没见过,更别说让东海郡出兵了。

所以,比起刘昭这个只是可能和东海郡有些交集的人来说,冯一博才是最佳人选。

只不过,这是站在大魏的立场上。

而对于开国一脉来说,把刘昭调走才可以借机在京营之中有所作为。

失去了皇帝的信任,想独占京营已经不可能。

但只要操作得当,架空一个没有根基的刘昭还是有办法的。

以开国一脉在京营中多代的京营,哪怕刘昭背后靠冯一博有过一些清洗,留下的人脉也够他们喝一壶了。

至于冯一博请缨出海,对于他们来说可有可无,却又无法反驳。

毕竟,所有人都以为真正的幕后大老是曾经上过《谨始十事的陈勤之!

而冯一博这个小阁老,也不过是新政的支持者罢了。

所以这一次冯一博主动请缨,虽然出乎意料,但满朝文武却没几个人想要阻止的。

他们或是急于解决南疆之事,或是归附在冯一博的权势,或是与己无关坐看形势。

也只有李守中几次张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可最后看着徒弟坚定的眼神,又想到小冯灿,最后只选择轻叹一声,没有出言阻止。

而陈勤之一开始眉头紧锁,但思虑再三之后,也觉得这是最快解决交趾问题的办法,。

最终,也只能跟着叹了口气。

于是在冯一博的再三坚持之下,满朝文武的默认下,元春也只能无奈妥协。

“恩师,其实我……”

这边一下了朝,才到府中,冯一博就被李守中叫到书房之中。

可他刚一开口,李守中却直接抬手,打断道:

“不必说了,我知道你的意思。”

说完轻轻一叹,又继续道:

“一博你无非是怕王子腾那边也败了,或者勉强胜了,却损失惨重,会牵连到我们,而你在南边有东海郡王帮忙,只要顺利夺回交趾,即使北边败了也没人能再说什么。”

李守中所言,很符合大多数人的猜想。

百官中的明眼人在一开始的惊讶之后,或多或少的都会有这样的联想。

然而,冯一博主动请缨的原因,的确有这一部分原因。

但说心里话,占比不大。

不过,面对恩师的误解,他没有解释什么,只是沉默以对。

李守中见他不说话,自然当他默认了,顿时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又道:

“可是你想过没有,你如今才二十多岁就已经文至少师,武至侯爵,内有太后信任,外有无数朝官支持,入阁也只是时间问题!”

言外之意,冯一博现在要做的只是一个字。

等。

只要等下去,冯一博三十岁左右就能坐上礼部尚书。

四十岁之前,入阁几乎是手拿把掐的事儿。

这个年纪入阁,只要不犯大错,就算熬也能熬出个内阁首辅出来了。

这对朝中百官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任凭是哪个有这样的机会,也都会小心翼翼,不让人拿到半点错处。

可冯一博每每却都出人意料。

不论文事还是武事,但凡他能做的,总是要插上一脚。

不说推行新学之事,还有皇宫之中击杀逆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