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一章 物议沸腾,后续举措

都说新年新气象,可大魏的达官贵人们,却大多没过好这个年。

都中各家,都借着吃年酒的机会,和相熟的官员都开始串联。

相通的利益诉求,让他们很快达成了共识。

现在,他们都在等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新年第一次朝会。

在朝会前,如冯一博所预料的那样,反对的奏疏如雪片一般送入宫中。

临敬殿那张他和元春曾一度春宵的御桉,都已经堆放不下。

但冯一博得知这个消息,却像没事人一样。

楚国侯府上下都喜气盈盈,好好的过了个年。

新年第一次大朝会,很快到来。

百官肃穆列班,一个个眼中似都带着冷意。

进行了仪礼之后,冯一博就施施然的走到前面,继续担任起侍班官员的职务。

“臣有本奏!”

还没等冯一博说话,一位科道言官,在众人的注视中,缓缓走到前面,朝丹陛一拜。

“太后和诸位阁老,借陛下改元之时,托先帝遗志,颁布新法,此事是否有欠稳妥?”

一如往常,科道言官打了头阵。

毕竟风闻奏事是他们的本职。

“不错!”

不等元春和内阁有什么反应,又有一人出列朝丹陛一拜,还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道:

“正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魏百姓都是陛下的臣民,岂能因祖上积累而多交,祖上无能而少交,莫非朝廷是劫富济贫的游侠不成?”

这番话,简直说到了文武百官的心里。

人家几代人努力才积累的财富,凭什么有钱就得多缴税?

很多人当官是为了光耀门楣,光宗耀祖。

换句话说,就是给家族提供庇护。

还有人当官是为了搂钱,让子孙后代过得更好!

正所谓: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也有人当官是为了完成阶级跃迁等等。

总之,就是没几个人当官是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

更没人当官是为了做慈善!

家国大义,不也是家在前,国在后?

改革不是不可以,但你改到自己家了,这谁能忍?

冯一博放下手中的诏书,笑眯眯的看着他们表演。

随后就有更多的官员陆续出列,一时间群情汹涌。

“地多的多缴税,没地的交税,这不利于牧民,会让百姓越发懒惰!”

你想改革也行,可必须公平!

历朝历代都是泥腿子缴税为主,你不和士大夫共天下就算了,还让我们多缴税?

在土地作为经济核心的年代,作为统治阶级的达官贵人,就没有人家里地少的。

毕竟能读得起书的,最差也是小康之家。

所谓寒门,那也是祖上阔过的。

不然,普通百姓家里一个劳动力脱产,需要供养不说,还得买书籍和笔墨纸砚,那全家都得饿死。

所以,满朝文武的屁股天然就坐在地主这边!

“不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岂能有人缴税,有人不交税?”

凭什么有地的多交?

不交税的百姓还是大魏百姓吗?

这个时代的志向,大多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里家国天下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平民百姓的福祉。

修身修的是自己,齐家齐的是家族,治国是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份子。

至于平天下,有人说这个平是平均,也有人说是平等,还有送说是使太平……

但冯一博此刻却觉得,满朝文武对“平天下”的理解是:

以统治阶级的身份,平分了百姓的财富!

“此法涉及赋税,即使是先帝遗志,也该先经过户部审核,再经过朝会讨论完善之后,最后讨论是否推行!”

你想改革也行,可这么大的事得走流程吧?

至少要经过户部,并在朝会上讨论一下吧?

当然,只要讨论了,他们就会想办法阻止。

要么改得面目全非,不涉及自己的利益。

要么原地解散,原来怎么办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