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相提并论,土地公有

“宝兄弟,这件事你也不必担心,我已经给了她们选择,愿意留下的,冯府自然不会亏待,愿意回家的也已经给了盘缠,并且让人送上官船,回江南投奔家人去了。”

冯一博见他一直拿这件事打马虎眼,干脆就把这件事说开了。

听到他终于正面回应,终于不再讲那些道理,宝玉也不由松了口气。

可他刚露出笑容,想要感谢一下,却见冯一博又笑着道:

“只是说起来也是有趣,教习和乐师们想来你也不会关心,而那十二个伶人,只有宝官和玉官选择了回家,其他的都选择了留下,看来这宝玉二官对我,可没有宝玉兄弟这般信任。”

宝玉听出他话话里有话,却只讪笑着道:

“想必是她们家中还有亲人吧!”

他来这里,只是为了送探春,顺便关心一下那些伶人。

若是早知道冯一博过来之后会这样,他绝对不会多嘴关心这事。

可惜,他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倒是觉得,这宝玉二官的选择也不错,或者说,她们一旦有了选择的权力,就不想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了。”

冯一博话里有话,宝玉已经猜到他要说的是什么了。

可这样的道理对于宝玉来说,直如跗骨之蛆,心中已然腻味不已,却又不好翻脸。

他心中已经打定主意,以后能不见冯一博就绝对不见了。

“毕竟我说将来不会亏待她们,都是虚无缥缈的承诺,主动权完全在我,而我说不定回头我就忘了。”

眼见冯一博绕来绕去,终于要绕到自己身上,宝玉实在有些忍不住了,露出一丝不耐的道:

“忘了就忘了吧,冯大哥,我不过是随口一提,现在知道你已经有了安排就足够了。”

冯一博听出他的不耐,却依旧不打算结束,还道:

“就算今日没有宝兄弟托我多加照顾,我也会这么安排,可若我事前没有安排,直接答应给你这个面子,回头就抛之脑后,那你的一片心意不就付之流水了吗?”

“我相信冯大哥言出必行,况且……”

宝玉敷衍的回应了一句,顿了顿,又收起不耐,恳切的道:

“我也只是求个无愧于心罢了。”

这个就是他的心里话。

这些伶人的美好,让他心中有些牵挂,但还没到他为之付出行动的程度。

来都来了,顺便过问一下即可心安理得。

“好一个无愧于心,可见宝兄弟心地纯善。”

见冯一博点点头表示了认同。

可就在宝玉以为终于结束的时候,他却又笑着问道:

“只是,答应你的事我自然会做,但当你面对其他困难的时候,也是问一声就无愧于心了吗?”

话到此处,宝玉真的想一走了之。

以他的聪明,自然明白冯一博是在告诉他:

求人不求己。

可这样的大道理,正是宝玉最不耐烦的。

他实在不明白,冯一博为何专挑他不爱听的说。

“宝兄弟,你该知道,太后一直对你寄予厚望,我也看在太后的面上,才和你说了许多。”

提起元春,宝玉微微有些意外。

这个胞姐进宫多年,他心中的记忆早已模湖。

若非贾母偶尔会提起过往,说起当年她是如何教导自己。

再加上之前省亲,她对自己也格外不同。

宝玉甚至已经忘了她的存在。

如今,这个姐姐贵为太后。

这对荣府和他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他因此成了国舅,在各处都备受追捧。

而对于这样的追捧,宝玉虽然从未提起,心中却十分受用。

此时听到冯一博提起太后,他终于压下心中的不耐,想听听对方要说什么。

“我知道以你的聪明才智,已经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显然你并不认同。所以,我最后还有几句话要送给你。”

宝玉闻言,不得不做洗耳恭听状,当即躬身一礼道:

“请冯大哥赐教。”

冯一博见他态度有所改善,轻轻点点头,便道: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他开篇引用圣人言,顿时让宝玉的好奇散了一半。

“还有很多人觉得,大丈夫是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的男儿。”

搞了半天,还是这些大道理?

宝玉听到这里,剩下的一半好奇也都消磨殆尽。

这时,冯一博微微顿了顿,话锋一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