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黛玉开怼,荣府失声

贾政无奈之下,只能将当日情形讲述一遍。

从山东两府的奏疏,一直说到百官逼宫。

听到太后元春本来准备拖延,却被冯一博假意求情阻拦的时候。

一众女卷都是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直到贾政又说到贾赦当堂质问,冯一博回了一句“此非私怨,而是国仇”。

屋里众人又都各个表情复杂。

要脸的都不由面露愧色,不要脸的却一脸的不屑。

最后,又说到元春无奈之下命人收押,直到第二天才下达了抄家去职的旨意。

一屋子人都有些沉默。

这事说起来,还真不好说冯一博是对是错。

虽然从道理上讲,贾赦肯定是错的。

但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亲亲相隐,亲人在一定程度上帮忙隐瞒都不算犯罪。

《大魏律中就明确写着,除了谋反等十恶不赦的大罪,亲属之间都可以相隐不告。

甚至,就连元春在朝堂上直接为贾赦等人说话,也没人会觉得她在徇私舞弊。

这也算是“亲亲相隐”的一个延伸。

而冯一博虽然不是贾府的人,但也是贾府的实在亲戚。

即使迎春只是妾室的身份,他和贾赦不算正经的翁婿关系。

但从黛玉这边来论,贾赦可是他的舅舅。

所以,冯一博的做法虽然大义无愧。

但在这个时代来看,人情有亏也是事实。

所以,听了贾政的讲述,就连刚刚帮冯一博说话探春,此时都有些讪讪。

在这个时候,也只李纨干巴巴的说了一句:

“如此说来,一博显然并非针对咱们荣府,而是遵循公义,为山东百姓做主。”

道理肯定是这个么个道理。

毕竟,抄家的人多了去了。

可就算冯一博没有针对,但带领百官逼迫太后,最后处置了荣府也是真的。

因此,贾蓉听了就对此就嗤之以鼻,道:

“婶娘这话说的,山东百姓倒是申冤了,可偏偏苦了咱们贾家!”

一听这话,邢夫人也忍不住附和道:

“就是说啊!咱们贾府的爷们,都已经不任实职了!他们非要把祖宗留下的爵位也收回去,还把家给破了,才肯善罢甘休吗?”

现在邢夫人其实已经是白身,该称呼为邢氏才对。

她这话一出,最受刺激的当属贾母。

贾赦的一等将军,那是贾家两代人拼死拼活挣回来,传下来的。

现在可好,说去就给去了!

你让她死后有何颜面再见丈夫和公爹?

当下,她一拍桌子,怒道:

“这帮文官欺人太甚!”

她倒是没提冯一博,但谁都知道让她愤怒的就是冯一博。

通过贾政的讲述不难听出,冯一博就是其中穿针引线的那个关键人物。

若是没有他,元春就会轻拿轻放。

李纨一听,在旁劝慰道:

“老祖宗息怒,这事确实是咱们有错在先,况且又不是贾家一家被抄……”

这话没毛病,就是不好听。

王夫人忍不住看了一眼儿媳,开口道:

“其他人家可没有太后的行宫,怕是下场更惨呢。”

这话一出,让贾府众人都微微松了口气。

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

只要在艰难的时候,还能想出别人比你更惨的地方。

那么,恭喜你!

你至少会从心理上受到一点安慰,让你对生活又有了几分希望。

不得不说,王夫人不愧是信佛的。

这样自我安慰的手段实,使用的非常纯熟。

其实,平日里这对婆媳很少有什么交流。

但荣府中人,从来也没人敢克扣为难李纨半分。

王夫人虽然对李纨为冯一博说话也有些不满,

但关键时刻,她还是出言帮了一句。

算是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果然,一众女卷见王夫人说话,都不再多言。

就连想要再鼓动几句的邢氏,此时也一撇嘴,却不敢再说什么了。

现在贾赦失势,荣府就要靠二房撑着了。

她再看王夫人不顺眼,也不敢和她打擂台。

不然以后的日子怕是难熬。

也只有贾蓉没那个眼色,或者说他不必在王夫人眼皮底下过活!

此时闻言,竟然还在那边扇风点火的道:

“可怜大老爷费尽周折,不也是为了贾家的体面,才费心操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