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探春的忧虑

狗子走后不久,冯一博就写了一封奏疏,递了上去。

其实在战后,倭国就已经和大魏恢复了贸易往来。

只要东海郡那边不阻拦,这些倭女化整为零,分批渡海,大魏这边也不会过于干涉。

即使被人发现,有科道御史弹劾,冯一博随便搪塞一下就行。

但为了避免东海郡先开这个头,将来被人攻讦。

冯一博还是决定将这事禀明朝廷。

在奏疏中,他不仅陈述了倭女来大魏“务工”的请求。

还顺便将倭女不通言语,很可能会沦落风尘也提了一下、

想必,景顺帝和内阁见微知着,能明白其中的关系吧。

这边朝堂还没反应,暂且不提。

只说乌飞兔走,很快就到了十六这一天。

一大早,冯府外就车水马龙。

仆从成群结队,护送着贾府的姑娘媳妇。

还有黛玉的车马,也一起抵达。

不问可知,她们自然是来冯府参加诗社的。

贾琏得了信儿,便将消息告诉了内宅。

李纨听说,就开始组织人手。

先是让宝玉把黛玉、湘云提前接到荣府,又和探春将一应事务处理干净。

随后才和贾母、王夫人等长辈请示。

两人知道她有阵子没去看望父母,自然不会阻拦。

何况还有宝玉帮腔,过程自然很是顺利。

贾琏、宝玉留在前面,由冯一博和薛家兄弟接待。

一众爷们在厅中饮宴没什么好说。

单说女卷们去了后院,先去见了几位长辈。

随后就都到宝钗院里接受招待。

正院之中,很快就欢声笑语一片。

桌上一应俱是海外稀罕物,新鲜瓜果,各色小吃应有尽有。

这些在冯府不算稀奇,却让其余众女大饱口福。

就连冯府的妻妾,在边吃边聊中,也觉今日小食格外鲜甜。

众女好不热闹,可迎春却发现身边的探春有些不对劲儿。

她看着也和大伙儿一起说笑,但偶尔无人注意的时候,就会微微失神。

眉宇间透出一丝,往常从未在她脸上见过的愁色。

众女叽叽喳喳说笑一阵,便都有些倦了。

宝钗便安排她们先各自息一阵,一个时辰后就要开社。

迎春借机就将探春带回自己院里,让绣橘在外面看着。

屋里只剩下姐妹二人,她才询问起缘由来。

“探丫头你今日是怎么了?看着没了往日的精气神,是不是就愁容外露,这可不像你!”

探春平日里,都是顾盼神飞的模样。

性格活泼开朗,说话大大方方。

可刚刚,迎春却觉得她笑得有些勉强。

别人可能看不出什么,作为最好的姐妹又如何看不出来?

探春闻言,先是一愣,随后笑嘻嘻的道:

“没怎么啊!二姐姐多心了,今日开社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迎春自是不信,闻言皱眉不语,就这么审视着她。

“唉!好了!好了!二姐姐别这样看我,我说就是了。”

探春被看了一阵,就觉得得莫名烦躁。

她不由叹了口气,才道:

“前阵子林丫头去荣府,提起我明年就要远嫁的事,说宝姐姐和她提议要多开几社,所以今日一来冯府,我就想到了远嫁东海的事,再没了作诗的兴致。”

“原来是这事啊!”

迎春闻言微微恍然,却奇道:

“东海郡虽然是远了点,但你嫁的却也是郡王府,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在她看来,东海郡虽是不毛之地。

但东海郡王府的规制在那,定然不会委屈了探春。

探春闻言,神色有些复杂,道:

“其实倒也没什么,只是我对东海郡一无所知,从未见过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想到要嫁过去,犹如盲人摸象,两眼一抹黑,难免心中就有些难安。”

即使平日再乐观开朗,探春也终究还是个未满十五岁的少女。

想到离家远嫁,如何能不多想?

离家的愁绪,还有对未来的担忧。

都让这个乐观开朗的少女,这些时日里坐卧不宁。

“枉你聪明过人,却钻了牛角尖,想知道东海郡还不容易?”

迎春闻言失笑,又露出一丝得色道:

“待我找大爷问一下,过几日去荣府说给你听就是了。”

若非探春帮她,估计她已经被卖到孙家。

嫁给那个从未见过的孙绍祖了。

而如今托了探春的府,如愿进了冯府。

虽只是个妾室,却过得格外舒心。

比起荣府的日子好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