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身份

争魏 苍穹之鱼 1136 字 2022-10-06

身份认同问题。

之前吞并河湟羌部,杨峥祭出羌汉同源理论,在羌人中广为宣传,遂得羌人死力。

现在对鲜卑人、匈奴人也是一样。

不能在身份上给他们认同感、亲近感、归属感,始终会有一层隔阂存在。

给鲜卑人找个祖宗,自然难不倒学富五车的杜预。

谁叫华夏历史源远流长呢?一个自古以来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黄帝有一子名昌意,昌意的小儿子封于北疆,封国内有山名曰大鲜卑山,遂以此山为号,繁衍生息,逐渐形成部落,畜牧为生,射猎为业,民风淳朴。

因黄帝有土德而称王,北方民俗称“土”为“拓”,“后”为“跋”,所以部落的首领就以“拓跋”为姓氏,意为黄帝之后裔。

而匈奴的起源就更简单了。

汉代就已经完成了朔源,在血缘上,纯正的匈奴人与中原人更为贴近。

汉时乐彦的《括地谱》有记载: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遂成匈奴。

一句话,羌人、鲜卑、匈奴、汉,悉出同源,一千年前是一家……

在杨峥看来,只要是黄皮肤,就都是出自华夏一脉。

不过匈奴在冒顿时期一跃而起,脚踹东胡,霸凌大汉,横跨漠北漠南,侵占西域,马蹄一度延伸到中亚大草原,所以混入了不少白皮肤。

如羯族、月氏、羌渠、沮渠等,都是葱岭以北的人种。

“今后这就是你们宣义司的任务,以匈奴语、鲜卑语流传出去,让每个匈奴鲜卑人都耳熟能详。”杨峥吩咐庞青道。

这时代话语权完全掌握在汉人手中。

后世亚洲国家寻找自己祖宗的历史,也不得不翻看华夏典籍。

“唯!”

庞青这些年越发的干练,在杨峥身边,经常接触鲁芝杜预卫这些顶尖人物,又虚心学习,成长的非常快。

西北的寒冬尤为凛冽。

但西北的羌胡俘虏、奴隶们却比往年温暖很多。

凉州行台亲自督办,为他们建造了一大片茅屋,每日有两顿热粥供应,还有军中淘汰下来的冬衣,城中干柴、草垛也无偿提供给他们。

还有青营的医学生为他们治伤。

虽然每日依旧有人死去,却不是冻死饿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