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只为活个明白

以经营粤菜为主的酒楼得生存,要生存咋办?只有放下架子,结合东北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特点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粤菜的烹饪做法,融合东北菜口味,制作适合东北人吃的粤菜。

阿巧饺子馆是东北菜进军西北,如果一味的要求传统地道,不和本地的饮食习惯结合起来,也会和粤菜一样,慢慢走向衰败。

这道理老谭懂,所以在菜品的制作中融入了本地元素,要不然不会被老百姓认可,也不可能生意火爆。

既然本地菜不可或缺,那就做精它。

老谭开始一道菜一道菜的研究。

最先研究的是“烩酸菜”。

先后到西贝和巴盟人家吃过不下八回,结合本地做法,把东北炖酸菜的做法也融合进去,最后做出了改进版的“阿巧烩酸菜”。

“阿巧烩酸菜”保留了烩酸菜的原始风格,主辅料搭配上没做任何改动,依然是酸菜、排骨、五花肉、土豆四样。在制作上融入了炖酸菜的技法,使用了东北调料,吃起来香味不变,但更爽口了,没了想吃第三口又怕油糊嘴的现象,吃到最后也干香回味,受到了客人好评。

接着又研究其他三道菜。

在研究“后山一绝”的时候,他碰到了一位本地厨师,这位师傅像他讲述了“后山一绝”来历。

武川位于呼市北,县辖三镇六乡,经济不算发达。

过去贫困年代,老百姓日子苦,家里来了客人没啥好吃的招待,炒个土豆丝,炒盘鸡蛋,再烙两张油饼,算是好待客菜了。久而久之这三样就流传下来,成了顺口溜,“家里来客怎么办,土豆烙饼炒鸡蛋。”

后来经过厨师改良,成了“后山一绝”。

绝在哪?

确切的说除了对过去苦日子的记忆之外,还有儿时对妈妈味道的留恋。

任何一道流传下来的普通美食,都承载了老百姓的记忆和情感。虽然只是一道普通的家常菜,对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来说却是一生的回味与眷恋。

知道了“后山一绝”的前世今生后,老谭投名师访益友,吃了十多家本地菜馆,总结出一个做法。

他的做法是复原,返璞归真。

这本来是主副食搭配的俩菜一主食,厨师为了追求造型美观有卖相,把三菜合一变成了一道菜。

把烙好的油饼切成大小均匀的三角块,呈放射状码在盘子边,炒好的土豆丝放在盘子中央,压盖油饼一部分,让油饼尖尖的一角露出来。然后把鸡蛋摊成鸡蛋饼盖在土豆丝上面。看上去很美观,赏心悦目。

有些菜造型有了,观赏度上去了,却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油饼放在盘子底,上面盖上土豆丝,被盖住的部分回软,吃起来软踏踏的,口感没了。鸡蛋摊成饼看着好看,但吃起来不方便。如果摊的好还行,要是摊的不好,为了追求颜色形状难免浸油,到时候啥口感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