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页

朱元璋超大声道:“祖母在时,便不喜王振误国,时常斥责于他,祖母在时,王振规行矩步,谨小慎微,不敢越礼——祖母虽不及孝慈马皇后高深,但得其毫发,亦足以光被彤管!皇太后,你说是不是?!”

整个大殿都回荡着他的声音——是不是,是不是?!

皇太后:“……”

艹!

头疼!

想骂人!!

该死的朱祁锟!!!

山上的笋都被你夺完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

皇太后面色铁青,一言不发。

朱元璋也硬是不开口,以一种恳切的询问目光看着她,等待她的回应。

如此僵持片刻,到底是皇太后服了软,低头道:“哀家不如先太皇太后多矣……”

说到一半,她又觉得憋屈愤懑,泪珠子顺着保养得宜的面庞流下来,迅速抬手擦了,方才继续道:“太上皇如此,是哀家教子不善,王振之所以如此,哀家也有失察之责。”

她入宫多年,只吃过一个大亏,那就是进宫时以为自己会做太孙妃,没想到后来又来了个胡皇后,她只做了太孙嫔,后来宣宗登基,又做了皇妃,也被胡皇后压了一头。

可是宣宗皇帝更宠爱她,饶是胡皇后已经生育过两位公主、又正当盛年,也以胡皇后无子为由将她废掉,改立自己做了皇后。

宣宗皇帝在时,她是被宠着的,宣宗驾崩之后儿子做了皇帝,她成了太后,太皇太后张氏顾全她的体面,也甚少拂她脸面,眼见着熬死了太皇太后,成为大明朝最高主宰了,谁又想儿子不孝,带军出征被人抓了,新帝继位,自己一把年纪,还要跟后辈子侄低三下四。

皇太后真心实意的掉了眼泪,难过也是真心难过,但该说的话还是得说:“若非哀家纵容,局势也不会糜烂至此,皇帝业已成年,又有大志,朝堂上的事情,哀家实在不宜继续插手,以后只管在宫中礼佛祝祷便也是了……”

朱元璋见她识趣,脸上表情随之一缓:“皇太后到底是深明大义,有太皇太后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