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七零模范夫妻 甜久 861 字 2个月前

还有一双胶鞋和一双帆布鞋,总共加起来不过六十六块二。

可以,这样的衣服穿起来才有劳动人民的样子嘛!

买完想起家里的老太太,便给她买了两套秋装和一件厚毛外套,手上拎了个满满当当才完事。

这一买,前些日子攒起来的布票一下就用光了。

拎着一麻袋“战利品”准备回家,来到公交车站台等车,苏玥左顾右盼望无聊望着街景,看见百货大楼西北方向有栋三层高的楼,第一层开着家商店。

不是普通商店,门上挂着白底黑字牌匾——华侨友谊商店。

这可不是普通地方,

说实话,苏玥在城南和市中心兜兜转转好几圈,路过这里无数次,愣是没注意过这栋白色小楼。

话说省城居然还有华侨商店这样的地方,原主的记忆里为何没有?

来不及多想,苏玥兴冲冲穿过人行道跑过去瞧,透过干净的玻璃橱窗,她看见了许多百货商店所没有的物品。

真丝绸缎、双绉丝织品、正宗羊毛衫、景泰蓝碗具、毛绒地毯……苏玥甚至眼尖地瞥见不远处的柜台上,有一台进口电饭煲!

至于为什么知道是进口的,因为74年国内根本没有批量生产家用电饭煲这种东西,更不可能投入市场,友谊商店里面的只能是从国外进口进来的舶来品!

小小的玻璃窗映出无数种苏玥渴望得到的物件。

苏玥像个土包子,当场看入了迷,不知不觉迈开步子往里走,想要瞧瞧有没有冰箱、电磁炉一类的电器,却被守在门口的安保拦住。

“同志,请出示侨胞证。”

他的语气比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好些,说出的话却让苏玥怔在原地。

忘记了,这种地方不是平头百姓能随便逛的地方,不是什么副食店什么菜市场。

七十年代的华侨友谊商店基本上只对外国友人和侨胞开放,到了八十年代才会逐步对国内民众开放。

里面的工业品和一些时常稀缺紧俏的物资,只有海外汇款收入者,按照汇款金额发放的“侨汇券”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