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9章

那老农在胡问静面前继续道:“……必须……必须多吃野菜……”

世界陡然安静了。

无数官员死死地盯着那老农,是不是口误说错了

胡问竹抢着问道:“是你们每天吃了很多野菜吗?”

那老农用力摇头,道:“草民没有吃野菜……草民觉得要多吃野菜才好……”

这老农五六十岁了,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全家一年十二个月有九个月只能吃野菜粥,三个月可以勉强吃野菜馒头或野菜米粥,野菜的苦涩味道贯穿了他的人生,也让他认定了“饭”就是野菜,或者说虽然知道野菜是穷人迫不得已的食物,有钱人不吃野菜的,但是野菜可以吃,野菜是“主食”的认识已经渗入了血液之中。

“……自从大家伙儿进了集体农庄,人人都能吃饱了……”那老农的脸上洋溢着幸福,集体农庄可以吃野菜馒头吃到饱,还有肉吃,简直是天堂啊。但到了这几年,集体农庄之内渐渐地看不到野菜了。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竟然每天都是馕饼,这怎么可以!”那老农激动无比,大声地道。

“做人不能奢侈!要居安思危!”那老农想起学来的高级词语,大声的道,“去年丰收了,今年还能丰收吗?今年丰收了,明年还能丰收吗?为什么不留下大量的米面备荒?为什么要天天吃米面?吃野菜不好吗?留下这些米面存起来,到了灾荒年可是救命的粮食!”

远处看热闹的农庄社员用力点头,每天都能吃米面的生活幸福得令人发狂,但这样的幸福同样奢侈的令人不安,若是把地里产出的粮食尽数吃了,若是遇到了大旱大水,地里颗粒无收,难道又要易子而食不成?必须节省耐储存的粮食,一年必须有四个月要吃野菜粥!这不是忆苦思甜,而是为了将来不饿死。真到了灾荒年莫说野菜了,树皮观音土都吃不到。

那老农泪流满面,只觉集体农庄腐(化)堕落了,竟然野菜馒头都不吃了,放在以前,野菜馒头可是过年才有的好东西。

胡问静慢悠悠地转头看一群官员:“这真的不是你们找来的托儿?”这哪里是告状,分明是奉承大楚朝国泰民安,粮食多得吃不完,百姓生活条件大改善,仿佛生活在天堂嘛。这种假告状,真拍马屁的手段胡问静最熟悉了,用得贼溜。

一群官员坚决摇头,想要拍马屁有的是机会,何必用告御状这种高风险的手段。

胡问静叹了口气:“朕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蒸汽机拖拉机和磷肥几乎用光速改变了粮食的产量,习惯了几百年前地里只有亩产一百二十斤粮食,现在依然亩产一百二十斤粮食的,被饥荒折腾了一辈子的老农们完全不能理解大楚朝有多少粮食。

胡问静想了想,道:“各地组织百姓看粮仓的储备粮,每次丰收之后说清楚当地可以吃多久。”终究是被饿怕了,就像另一个世界中冰柜销量暴涨,经历过饥饿的人拥有无法磨灭的对粮食缺乏的恐惧。胡问静扫了一眼胡问竹,胡问竹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还不是在房间里堆满了吃食。

一群官员点头,打死没想到还有需要解释地里的粮食多得吃不完的时候。

……

某个城镇中,衙役敲锣打鼓:“……大楚如今的库存粮食至少可以吃十年,大楚的土地又大得离谱,北至草原,南入大海,西临罗马,气候水土各异,不可能发生全国性的天灾,粮食越来越多,只有吃不完而霉变的可能,不存在饿死的可能……”

某个集体农庄中,农庄管事大声地道:“不要怕每天吃米饭,我们有数不清的粮食……有拖拉机在,每个人平均可以种五十亩地呢,这么多粮食怎么吃得完……”

可惜总有一些百姓顽固无比不肯罢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是就因为今年多吃了几天米饭,明年饿死了,怎么办?”“十年的存粮又如何?要是大旱十五年怎么办?”“对啊,我见过大旱二十年的呢,十年存粮怎么够!”“你这是崽吃爷粮不心疼!”

胡问静看着各地的报告,毫无办法,这已经不是数学或者眼见为实可以解决的了,心理恐惧终究只能靠大量的粮食慢慢磨灭。

她用力拍桌子:“如你所愿!每个月选一天吃野菜馒头,每年芋头丰收的时候全国吃半个月芋头。”有了火车,荆州种多少芋头都不怕运不出去。

一群官员微笑,虽然有些啼笑皆非,但是多存粮食算不了什么错。

……

洛阳皇宫。

胡问竹一路飞奔,头发乱了,衣服也乱了,完全没有大楚长公主的高贵模样。但是她完全不在意,心里唯有兴奋和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