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4章

……

高句丽都城。

高句丽王平静地端坐,目光落在前方的花园之中,心思却在元山港。他几乎敢确定李顺臣是挡不住大楚军队的。

李顺臣或者其余高句丽将领认为高句丽王不懂军事,只是凭借血脉才成为了高句丽的王,其实就是一个废物,说一些好听话就能忽悠高句丽王。但其实不是这样的,高句丽王比李顺臣或者高句丽的任何一个将领都知道与大楚的作战的结果。

中原人就是一头睡着的狮子,高句丽就是一只泰迪犬,平时狂叫几声,日天日

地,狮子都懒得搭理。但是两者之间的实力根本不需要花力气对比,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高句丽王平静地回想着高句丽王朝的血泪历史,只要中原王朝发怒大军东征,高句丽王朝就只能大败特败,一直逃到山里,直到中原王朝不愿意为了几只小苍蝇浪费时间,主动撤退,高句丽王朝这才能够“光复”国土。

一个侍女将茶水轻轻放在高句丽王的身边,他看了一眼,心中想到了李顺臣。

那个家伙只会吹牛,什么元山港与大楚人决一死战,什么“杀招”。高句丽王根本不需要花心思去想李顺臣有什么杀招,泰迪犬就算有几百个杀招绝招上古禁咒,狮子只要一个巴掌就能让泰迪犬成为一坨烂肉。

高句丽王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李顺臣若是运气好,那么他在元山港可以凭借出其不意的无数的小船的诡异战术唬住了大楚的舰队,然后大楚舰队暂时退却。李顺臣嘴中的“大楚人死伤惨重”多半就是射死了几个或者几十个大楚人而已。

高句丽王并不是看不起或者歧视“杀死几个或者几十个大楚人”的“伟大”战绩,相反,他已经打定了主要要对李顺臣的元山胜利大肆宣传。

弱小的高句丽能够打败强大的大楚,这就是经典的以弱胜强,奇迹般的战绩,当然值得大肆宣扬。

高句丽王已经想好了如何宣传这次胜利,“元山大捷”,这个名字是必须,不然哪会有人觉得是伟大的胜利?然后就是对“元山大捷”的各种描写了。李顺臣与一群水师将领高呼酣战那是必须的,还要多安排一些壮烈的言语和行动。比如李顺臣的肠子流出来了再塞回去,继续高呼:“冲过去!杀大楚人!”比如某个将领在参战的前一天唯一的孩子死了,他却没有参加葬礼,一心训练军队;比如某个神射手的老母亲重病垂死,将领却没有告诉他,唯恐影响了战绩;比如某个勇敢的士卒在踏上战船的时候微笑着对送别的未婚妻道,“若是我战死了,是为了高句丽的未来。”未婚妻泪流满面,转身嫁给了王子,哦,是发誓终生不会嫁给别人。

对了,描写之中还要加入大楚将士是如何的懦弱和愚蠢。比如大楚的大将军残暴无比,打仗的时候还要看歌舞,因为战事不顺就拔剑砍杀了歌姬;比如大楚一百个士卒包围一个高句丽将领,却被高句丽将领杀了几十人;比如大楚的战船为了逃走直接向自己人进攻。

高句丽王冷笑着,这些胡编的事情都很恶心?没办法,高句丽面对大楚能够得到微不足道的胜利已经是奇迹了,在即将面对的大楚的碾压的时候,他唯有用各种“丧事喜办”、“屎里寻金”、“贬低对方”的手段才能让流离失所的高句丽百姓不会崩溃。

这是高句丽王室多年来的经验,高句丽可以打败仗,但是不能没有光辉的形象。只要高句丽百姓认为高句丽是伟大的,是宇宙的中心,那么高句丽王朝就不会崩溃。

高句丽王慢慢地品着茶水。他已经派人送大批的粮食和钱财去山中了,只要李顺臣“元山大捷”的消息传来,他就会举国同庆,然后连夜“战略转移”,“寻找更合适的战场与大楚决一死战”,带着大量的精壮人口逃入山区。

那些老弱病残只管死在大楚人的手中好了,死光了还能节省高句丽的粮食。

高句丽王轻轻地吹着茶杯,大楚人不可能在高句丽待很久的,撑死半年,十月底的时候高句丽的气温已经很低了,大楚人若是再不退兵就会全部冻死。那么就是高句丽大捷了。

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高句丽王没有转头,他知道那一定是送元山港战报的大臣。

若是运气好,李顺臣射死了一两个大楚的重要将领,那么这次高句丽反击大楚的英勇战斗足以记入史册了。

几个高句丽大臣快步到了高句丽王的身边,沉默许久,低声道:“王,李顺臣战败了。”

高句丽王意外却又不那么意外,运气不够好,以及李顺臣就是一个只会吹牛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