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8章

白絮又是一笑,这是深深地以为大楚的本土才是华夏,出了海就不是华夏了?这已经不是智力问题了,这是心胸问题了。

那紫衣老者道:“将军手中握有雄兵数万,军中万人敌者不计其数,又近在京畿,若挥军进入京城,胡问静定然不及防备,将军只要堵住京城各处城门,数万大军杀入紫禁城,回回炮可摧毁一切城墙,紫禁城反手之间就能成为废墟,胡问静纵然有万余御林军在手又能如何,唯有死路一条。此为下策。”

“此三策皆能诛杀胡问静,敢请白将军早做决断,切勿被胡问静所图。”那绿袍老者严肃地拱手,只觉这次的劝说当真是轻而易举,连许诺成为诸葛家的当家主母的王牌都不曾拿出来。不过,或许是此刻还不是时候。白絮很有可能正在计算能不能杀了胡问静,来不及考虑光复大汉之后又能得到什么。

那绿袍老者与其余两个老者对视了一眼,白絮没什么脑子啊,听了他们的上中下三策难道不该立刻长跪而起,“白絮得三位如得卧龙凤雏也”,然后握着他们的手感激涕零吗?

三个老者的心中又是得意又是不屑,白絮只是一个应运而生的莽撞武将,既缺乏谋士也缺乏文臣,能够有他们三人提点真是三生有幸啊。

白絮看着三个老者,然后转头看大堂门口,许久,不见动静。白絮失望极了,怎么不看到胡老大鼓掌从大堂外进来,太缺乏戏剧性了。

三个老者盯着白絮,还没想到该长跪请求卧龙凤雏出山?

白絮平静地看着三人,提高了声音,道:“来人,将他们三人抓下去严刑拷打。”那三个老者大惊失色。

白絮可以选择鼓动三个人说出他们有多少人手,潜藏在何处,但是她忽然失去了玩耍的兴致,不论这三个人说出了多少,总归是要严刑拷打的,她何必浪费表情。

那三个老者冷冷地看着白絮,眼神陡然犀利无比。

那白发老者冷冷地道:“你不会以为我们毫无准备吧?你还来得及反悔。”

那紫衣老者狞笑道:“我等三人其实早就被大楚朝廷盯上了,还故意去了安乐公府。朝廷早已猜到了我们的身份,你此刻纵然杀了我们灭口,也绝对瞒不住朝廷。”

那绿袍老者挤出一个冰冷的微笑道:“你已经没有退路了,老老实实选择下策吧。”

白絮低声笑着,真是三个有趣的人啊。

她不屑于向三个白痴解释理由,只是挥手下令道:“还不拿下严刑拷打?”

第444章 屁股决定思想

大楚朝左将军白絮“谋反”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洛阳,无数官员看着天空长长地叹息,没想到白絮这么缺乏政(治)经验。

一个中年男子在案几后轻轻地放下毛笔,拿起茶杯,轻轻地吹去了水面的茶梗,心中如这茶水表面一般不平静,他淡淡地道:“这白将军终究是年轻了些。”周围的官员纷纷点头,其实脑残人士劝大将、大臣、皇子谋反的事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尤其是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狗屎时代,哪个一方诸侯没有遇到个一两个白痴见面就说“将军死到临头矣!”,然后竭力鼓吹一方诸侯谋反什么的。遇到这种事情重要的不是身正不怕影子斜,更不是向皇帝坦白表明心迹,最重要的是杀人灭口啊!唯有将知道“劝进”事件的人尽数杀光了,当做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才是最最最上策。什么“皇帝陛下知道我的为人”,什么“皇帝陛下知道我忠心耿耿”,什么“不可隐瞒,皇帝陛下自然会查出真相”等等幼稚的心思造成的结果就是从此被皇帝陛下怀疑。

一个官员长叹道:“白将军多半要去广州了。”一群官员神情严肃,缓缓点头。今日白絮老实交代了有人劝她造反杀皇帝,皇帝陛下就会觉得白絮忠心耿耿可靠无比了?皇帝陛下只会觉得白絮已经有了谋反的能力,必须尽快处理。

另一个官员道:“陛下若是调整白将军去广州,那是陛下存了顾全君臣之义的心思,是仁德。”白絮在京畿有造反的能力,哪个皇帝敢赌白絮以后会不会造反?没有杀了白絮一了百了,而是将白絮安排道人口少,没什么田地,地理位置偏僻的广州就是彻底熄灭了白絮可能造反的机会,只要白絮老老实实安安分分,以后自然可以在广州安心养老,全家富贵连绵。当然,要是白絮真的脑残了想要造反,就广州那地方的人口钱粮,朝廷随便一支大军分分钟灭了白絮。

一个官员继续在写着公文,头都没抬,道:“这白将军所部大军只怕要尽数调去草原了。”其余人微笑,只调整了白絮有个P用,白絮的部下说不定就觉得白絮受了委屈,朝廷又有了怀疑之心,不如真的造反,然后近在京畿的大军立马杀入了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