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5章

胡问静摇头:“其实朕说二十万大军镇压天下作乱是吓唬人的。”大楚民心不稳是真,星火燎原的可能却不大。华夏百姓忍耐力是极强的,没到饿死的边缘,有几人会作乱?如今大楚朝别的没有,就是粮食多,纵然有人野心勃勃,但更多的人绝不会为了多吃一块肉而冒诛灭九族的危险造反的。

胡问静又是将各地农庄最不安分的人尽数杀了和流放,又是釜底抽薪建立职业军队,又是造谣有二十万海外大军入本土,多管齐下,这大楚朝无论如何都乱不起来的。

“朕命令你领兵而归,目的其实有三。”胡问静盯着陆易斯道。

“其一,让华夏九州百姓知道朕有‘二十万大军’在手,所有野心和侥幸之心尽数熄灭。”

陆易斯点头,海外随随便便就有“二十万大军”在,本土百姓和官员立刻就安分了。

“其二,让竹州士卒知道本土的强大,融入本土之中。竹州远处海外,朕不担心你造反,但是担心时日久了竹州百姓终究会对本土缺乏忠诚。”

陆易斯笑了笑,换成其他皇帝对大臣说“不担心你造反”,那个大臣一定立马跪下磕头辞官回家种红薯,但是胡问静面前百无禁忌。她笑道:“二十年内竹州绝对没有问题,二十年后就不好说了。”二十年就是一代人,刚从原始社会踏入封建社会的竹州人心中还存在“忆苦思甜”,对改变他们生活的大楚充满了认同和感恩,但是他们的下一代人就未必这么想了,只会觉得如今的幸福是理所当然的,这忠心度立刻就不存在了。

胡问静道:“所以,以后竹州必须与本土加强人员的流通,竹州人迁移到本土,本土人迁移到竹州。朕必须开放人员的流动。”

荀勖微笑。从封建管理的角度而言,人员待在原地不动是最稳妥的方式,起码可以维持三百年的平安,但是胡问静没想继续走注定会崩溃的道路,她宁可从一开始就尝试新的方式,然后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

胡问静继续道:“其三,朕希望你知道朕没有抛弃你和其余将领官员,你们不是被朕派去开荒啃骨头,也不是被朕流放了。开疆拓土必须是利益丰厚的行为,而不是贬谪。”陆易斯一笑,胡老大就是想得多。她摇头道:“陛下何以有此心?”

胡问静笑了笑,陆易斯心中想着建功立业和一展抱负,自然不觉得去海外有什么不妥当的,但是大楚朝的海外各州必须执行官员将领士卒轮替制,谁能保证每一个去海外的官员将领士卒都如同陆易斯一样想?在人人以中原为贵,过了长江就是蛮荒的时代,派去竹州、扶州、沙州简直比21世纪打发去非洲还要可怜一万倍,一张飞机票就能从非洲回来了,去竹州扶州沙州的人想要回来试试?

而且,第一批去海外的人已经完成了开疆拓土,后续的第二批第N批人毫无功劳唯有苦劳,怎么可能会如同陆易斯一般心中充满豪情壮志?不是人人愿意成为“非浪”和“韭浪”的。

“第四,朕还想要让大楚百姓看到职业士卒的未来。”胡问静慢慢地道。汉末之后,好男不当兵的思想深入华夏百姓的骨髓,百姓别说比不上“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雄伟,连“犯我大汉虽远必诛”的豪气也消失不见,胡问静想要让大楚百姓确定“职业士卒”是普通人升官发财改变阶级的通道之一,就必须让大楚百姓看到职业士卒的丰厚待遇,而这些来自竹州、扶州等地的士卒正好可以达成这个目的。

胡问静淡淡地道:“朕很快就会向天下宣布跟随朕去沙州的士卒的奖赏,朕会提高三级叙功。朕要天下百姓知道只要为大楚效力,哪怕是偏远的竹州、扶南等地的士卒也能够封妻荫子。”大楚中央军中士卒的提拔和封赏对大楚百姓的刺激的效果远远没有胡问静意料地大,大楚百姓踊跃报名成为职业士卒的人更是没有胡问静意料得多。从结果上看,似乎越是贫穷的地方报名成为职业士卒的人越多,而越是富裕的大城市的报名者越少。虽然这对维持社会稳定而言效果是一样的,但却远远没有达到胡问静的要求。

“朕需要的是全国百姓尚武,听到打仗就眼睛发红嗷嗷叫,这仅仅靠一些偏远地区的穷人想要借此改变命运是绝对不够的,朕需要的是全国百姓都觉得当兵是一条伟大的出路。”

“这就必须用极其强烈的对比。比如竹州的士卒在短短的几年内从野蛮人成了大楚的官员,在京城买了房子,驾驶豪华马车,孩子在名校读书。”

“如此剧烈的对比才能让大楚百姓人人议论当兵是一条出路。”胡问静叹气,大楚百姓见惯了中央军士卒,丝毫不觉得中央军士卒受到嘉奖有什么了不起,中央军士卒一直都有丰厚的待遇,区区奖励根本显示不出来,只能用视觉效果更有冲击性的一无所有的竹州士卒作为对比了。这个手段其实有些下作,也玷(污)了中央军士卒和竹州士卒的忠心和武勇,但胡问静别无选择。罗马帝国和大秦都用军功成功的建立了强大的军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