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0章

那紫衣老者闭着眼睛,再一次复盘紫禁城前的一举一动,应该没有露出一丝的把柄,但是那些朝廷的大官应该已经听出了法家的意思。

只要朝廷的律法解释权回归官员而不是公告天下,只要朝廷的断案决断再次是地方官一张嘴可以随便说,那么大楚朝的官员子弟们将会再次回到幸福的人间。

若是某个歌伶的儿子轮(奸)女子,那么就可以修改年纪,就可以是未成年人免罪;若是某个官吏的儿子求爱不成杀死同僚,那么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拖几年之后不了了之;若是某个学堂夫子喝醉酒赶马车被抓到了,就可以是影响轻微,批评教育。

荀勖没有纨绔子弟?贾南风没有恶霸亲戚?还是周渝、白絮、陆易斯等人的亲戚朋友个个都是绝不犯错,勇于承担责任的正人君子?王莎莎金渺回凉炜千周言难道就能保证自己不会因为自己的亲友受到了不公对待而一怒拔剑?

那紫衣老者微笑着,“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对普通百姓不妨严格执法,对同为朝廷高官的子弟亲朋不妨灵活一些。”这一定是所有官员的心里话。他就是利用“建议谏言”的机会将实现“心里话”的机会放在了朝廷所有官员的面前。朝廷的官员们一定会积极地建议皇帝陛下采纳法家的言论,任用法家子弟的。法家不会挡住任何朝廷大官的道路,法家只是想要一个正大光明站在阳光下的机会。若是一定要说法家有什么死敌,那就是被流放到了各地的儒家子弟而已。

楼梯上传来了轻轻地战战兢兢的脚步声,那紫衣老者一听就知道是店小二来了。

“客官,可要换个冰块?”店小二果然轻轻地敲着隔壁的门。

那紫衣老者睁开眼睛看了一眼身边的冰块,房间内的高温早已让冰块融化了。他无声地笑,只要法家子弟当了官,废死就会像这冰块融化一样无声无息的进行着,任何力量无法阻挡。

凶残的胡问静当了皇帝一定要洗白自己,不然胡问静为什么会学不问世事的贤人雅士,远远离开了朝廷四处闲逛?还不是想要装逼显得自己高洁无比。

胡问静只要有洗白自己的心思,难道还能阻挡“仁君”二字?

虽然儒家提倡“仁”,但仁义又不是儒家发明创造的,仁义是华夏人在和平年代共同的追求。皇帝想要当仁君,或者百姓希望皇帝仁慈,又有什么错?法家子弟和朝廷官员或明或暗地建议皇帝陛下仁慈,又有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