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2章

大楚朝第一次科举的举人之中至少有三成人是豪门大阀被贬谪到集体农庄的子弟,有四成人是落魄的门阀子弟,真正的草根平民子弟只有三成人。

胡问静长叹:“这识文断字终究还是有优势的。”同样从头开始学格物学,不识字的人终究要花大量的时间学字。

荀勖点头,知道胡问静担忧门阀卷土重来,笑道:“门阀残余在这一次是倾巢而出了,但凡有点才学和野心的人都参与了科举,下一次只怕就没有几个杰出的门阀子弟了。”

胡问静点头,这事情要跟踪观察,若是没能像预料的一样出现大量的平民举人,她就强行抑制门阀子弟参加科举。她叹气道:“最好如我们所料,天才的比例是相同的,平民可以用巨大

的基数产生巨大的天才,碾压人数微少的门阀子弟,不然朕只能将门阀举人尽数送去扶南了。”

荀勖笑着摇头:“陛下多虑了,门阀之中若是有大量人才,前朝何以满朝废物?门阀之中的人才已经尽数都在这里了,门阀的气数已经断绝了。”他确定无比科举之后门阀就彻底终结了,门阀人口少,就算各个都是人才,能够与庞大的平民相比?只要胡问静大肆推动平民教育,延续格物道的取士原则,那么门阀衰亡就不可避免。荀家想要继续富贵就必须摆脱门阀的思想,用家族或者家庭利益看待一切。

胡问静扫了一眼荀勖,荀勖是个聪明人,应该已经知道她惺惺作态的含义了,以后不用担心荀家一家独大了。她转头看小问竹:“姐姐很忙,就交给问竹负责‘进士试’,题目由你定,考卷由你批。”小问竹用力点头,挺起了胸膛,充满了可以为姐姐出力的兴奋和得意。

贾南风浅浅地笑,胡家姐妹的关系真是好啊,以后会不会是小问竹继位?

胡问静继续道:“本朝第一次科举,进士的待遇从优,可以让进士直接从八品官开始选官,若是在基层做得好,一年之内可以晋升到七品,之后就按部就班。第二次科举的进士就只能老老实实从九品官开始历练了。”

荀勖点头微笑:“本朝第一次科举自当优惠一些,如此以后朝廷的新事物才会有人踊跃参加。”

胡问静哈哈大笑:“格物和法家统一世界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对当官没有任何帮助的儒家从此将会与诸子百家一样被扔进故纸堆中。”

贾南风微微叹气,这儒家其实还是有些用的,至少管理百姓比较好使,一群只会喊道德口号的百姓显然更加听话,但胡问静过于幼稚,不要顺民,以后有她哭的时候。

一群官员眼观鼻鼻观心,胡问静布局几年后替换满朝文武,这是要公然卸磨杀驴吗?想到洛阳城中几次被胡问静血洗,皇族、公侯、名臣名将、大官大儒只要与胡问静为敌就尽数被杀得干干净净,他们这些小官员的下场又能是什么?好几个官员心中惨然,早就知道胡问静心狠手辣,缺乏容人之量,不是一个明主,可恨他们手中没兵没将没刀,只能站在道德高地嘴炮谴责,对真正的昏君暴君毫无威胁,只能束手待毙。有官员心中长叹,子孙后代必须个个从军,谁敢说要诗礼传家当个文官立刻打死了。

胡问静瞅瞅一群面无表情心中悔恨的官员,淡淡地道:“你们不用担心朕有了新人之后就将旧人都杀了……”

一群官员立马松了一大口气,好些官员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贾南风脸都青了,有这么直接说话的皇帝吗?这种话是皇帝能够说的吗?

胡问静继续道:“……你们虽然对朕不忠心……”

一群官员瞬间脸色大变,皇帝当面说“对朕不忠心”代表什么意思?砍头,灭门,诛九族!

贾南风肝都疼了,虽然是真话,但是不能就这么说出来啊,大家撕破了脸怎么相处?

胡问静继续道:“……倒也没有对朕做什么,朕还是愿意与你们好合好散的……”

一群官员热泪长流,感激涕零,胡问静不太靠谱的个性有时候真是好,皇帝竟然会放过不忠心的手下,这肚量真是惊天动地啊。有官员已经准备跪下嚎啕大哭了,不论是贬为平民做个富家翁,还是去集体农庄种地都比掉脑袋好了无数倍。

胡问静继续道:“……你们可以选择一个轻松的职务当蠹虫,也可以赌一把去新州和竹州。新州和竹州虽然偏僻,却是本朝用兵的重点,前途不可限量,比留在京城被朕猜疑好多了。”

一群官员热泪盈眶地看着胡问静,当皇帝的把话说得这么直白了,他们还有得选择吗?新州荒僻了些,竹州其实还是不错的,听说老百姓也忠心,容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