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2章

胡问静笑道:“如此,天下儒家士子学习格物道者就会越来越多,等本座统一了天下,再走第三步,以格物道取士。”

“只要本座没有公开明确地说弃儒,儒家士子岂会多想?他们只会觉得本座写了格物道,洋洋得意,想要千古留名,以格物道取士毫不稀奇,但这格物道只是工匠之学,不是治理天下之学,大楚朝多半就是‘格物为表,儒家为骨’了。”

“总而言之,天下豪门大阀的子弟都已经提前学了几年的格物道了,小有所成,以格物道取士依然是这些人当官而已,他们何必与本座对抗。”

“如此,本座就无声无息的完成了‘罢黜儒家,独尊格物’。”

贾南风倒抽一口凉气,这么简单?

胡问静笑道:“仅仅依靠格物终究不能治国,本座就大发雷霆,痛骂格物道是废物,然后开始推行法家学说,以格物和法家两种学说取士。”

“天下儒家士子只会好笑,写小黄文的无知无耻之徒果然是个小丑,然后淡然地学习法家学说,想着先从科举当了官,慢慢嘲笑本座不迟。”

“如此,这格物和法家在大楚盛行,不知不觉之中言必称孔孟的人就少了,二三十年之后,这儒家就开始渐渐消亡,五十年之后儒家很有可能就不存在了。”

贾南风脸色都变了,看胡问静的眼神古怪极了。

胡问静微笑着:“当然,这其中的手段还能搞得更有趣一些,比如本座虽然痛骂格物道是废物,但是格物道是本座所创,本座在皇宫中私下大骂格物道,但是却发圣旨推崇格物道是天下唯一的显学,本座地位远超孔子等等。如此恶心无知的言行定然会更加让儒家士子鄙夷和嘲笑,只想利用本座的愚蠢当官发财,没心思与本座硬杠。哪里还有比心怀儒家浩然正气,嘲笑着皇帝,学着皇帝本人都不信的格物道,成为朝廷大官更深刻更有趣的打脸对不对?”

一群大臣斜眼瞅胡问静,无耻之徒。

贾南风死死地盯着胡问静,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你既然知道有这些手段,为何要选择最差的结果?”驱逐儒家士子对大楚朝是有不可逆反的损伤的,识字之人尽数被流放,朝廷官员的家人亲戚受到了牵连,不论哪一个都会打伤大楚朝的元气,胡问静何必坑死自己?

胡问静盯着贾南风,苦笑道:“因为这一套温水煮青蛙虽然好,但是可以是你用,可以是荀勖用,就是不能是本座用。”

贾南风愕然,转头看荀勖,荀勖对着贾南风报以微笑,缓缓点头。贾南风心中更加困惑了,明知道胡问静会说出原因,但她就是忍不住,问道:“为何我能用,你却不能用?这大计难道还是分人的吗?”

胡问静斩钉截铁地道:“是!”

“因为儒家士子与门阀高度重合,胡某一开始就得罪了门阀,与门阀之间毫无信任感。”

贾南风愕然,微微一想却又觉得没错,这年头没钱没地位怎么可能读书识字?识字者要么是门阀中人,要么是落魄的曾经的门阀中人,普通百姓看个菜单都不认识,客栈掌柜能够认几个字记账已经是很有地位了。

贾南风盯着胡问静,苦笑道:“原来是你的集体农庄制度坏了大事。”若不是胡问静执行集体农庄势必要没收门阀的土地,得罪了门阀,胡问静怎么会与门阀结仇?贾南风想着胡问静之前说的是“儒家士子不愿意和解”,终于知道胡问静在说什么了。出身门阀的儒家士子的家被胡问静抄了,田地被充公了,人被打发去农庄种地和教书了,失去了一切,怎么会愿意与胡问静和解?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侥幸逃过了一劫,在大楚朝当了小官当了农庄管事的人难道会因为如今

也算过得去,就忘记了家族中几万亩田地被充公的大仇?儒家士子果然绝不会与胡问静和解。

贾南风缓缓地叹气,看着胡问静的眼神有些忧伤:“时也,命也。当初若不是用集体农庄制,你不可能成就大业,若是用了集体农庄制度,就无法与门阀和解。”

其余大臣微微点头,胡问静的兵和粮都出自集体农庄,可以说胡问静的集体农庄制度是她成功的根本原因,真是放弃一切都不能放弃集体农庄制度。

贾南风惋惜极了,道:“往事不可追,纵然已经铸成了大错,应该也会有补救的办法。你不是允许集体农庄的人脱离农庄吗?如今中原人烟稀少,你也不缺田地种地屯粮了,不如放各地的门阀子弟离开农庄,还给他们部分田地。虽然亡羊补牢,但是未为晚也。”

她微笑着:“若是那些被流放的儒家士子门阀中人在绝望中发现可以回到家园,并且得到部分家产,一定会感激涕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