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0章

“那些不愿意种甘蔗的郡县就是对朕不忠,朕要这些郡县干什么?”胡问静淡淡地笑着,强迫各地种甘蔗是一种□□,但是假如这个没有明确规定种植田亩数、地方官府充满了操作空间的命令都被违抗,那么这些地方官府必须进行清洗。

……

贾南风回到贾府的时候,有管家快步迎上来,低声道:“李侍郎的夫人来访,已经坐了一个多时辰了。”

贾南风微微一怔,李侍郎的夫人是她的手帕交,从小就认识,在洛阳历次变故之中没有遇到什么变故,为何苦等她?

贾南风快步进了大堂,看到李侍郎的夫人皱眉坐着。她心中更加确定这手帕交遇到了什么难题,只是一时想不通是什么事情。贾南风有些恍惚,以前她只要听见谁来拜访她就知道对方是为了什么事情,如今却茫然无知,这是退步了?

李侍郎夫人听见脚步声,急忙转头,见贾南风回来,脸上立刻泛起了惊喜,道:“南风姐姐救我!”

贾南风心中又是一惊,稳住了性子,省略掉一切繁文缛节,直接问道:“出了什么大事?”她飞快地转念,不记得李侍郎被胡问静打了杀了或者上了黑名单,她半个时辰前还在朝廷上见了李侍郎,没看见他有什么忧患之色。

那李侍郎的夫人眼角含泪,道:“是我的几个内侄和内侄女惹了麻烦。”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何必对儒教赶尽杀绝呢,朝廷缺乏人手,从儒教子弟中挑选一些人来做事也是不错的……一些年轻的儒家子弟其实不能算儒家子弟,只是从小学四书五经而已,这些人心地都不坏,是好人,何必流放到边疆呢……”

贾南风听了许久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是李侍郎夫人的娘家的子弟因为儒家的事情被牵连而流放了。

贾南风皱眉道:“你怎么不早点来寻我?”那些孩子贾南风还见过,就是几个单纯的少男少女而已,喜欢吟诗作对,喜欢华丽的骈文,虽然算不上纨绔,但其实压根不懂儒,更不知道诸子百家的理念,他们只是单纯的把所有好事情都归结到儒上,却因为这么简单和朴素的心思被流放到了竹州。

那李侍郎夫人摇头道:“外子不愿意我前来寻你。”她眼神有些凄苦,终究是她的家族子弟,而不是李侍郎的家族子弟,这其中的差距有些大。

贾南风叹了口气,道:“你且放心,这几人我一定给你救回来。”

那李侍郎夫人大喜,道:“多谢南风姐姐!”然后又开始絮絮叨叨了:“朝廷留下一些什么都不懂得的年轻人有什么不好?教书育人,导人向善啊!年轻人不懂就教,赶尽杀绝只是自毁长城,难道朝廷能忍受几年官吏不足,运转不灵吗?”

贾南风苦笑,很想与她讲讲儒家子弟只会嘴炮,只会拿道德压人,只会在灾荒的时候哭喊着“饿殍遍野,易子相食啊!”然后要求朝廷无条件的开仓放粮,只会因为赈灾的米粥中被掺入了石沙而暴怒杀了赈灾官员,却不懂得粮食是要种出来的,不懂得大楚朝皇帝胡问静从当刺史开始就不择手段的开垦荒地,当了皇帝还在想着从海外买入大量的粮食。

贾南风淡淡地笑着:“你且放心,我一定可以救回来的。”她看着那手帕交,确定她猜不出对方的心思不是退步了,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第378章 从第一步开始就与儒家士子势不两立

这一夜,贾南风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想着李侍郎的夫人抱怨的言语,心中怎么都定不下来。

窗外清冷的月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房间内似乎更加冷了。贾南风起身披衣,靠在床上望着外头的雪景。

那手帕交虽然眼界不怎么样,但是有一点说对了,胡问静何至于如此暴力驱逐儒家士子?吸收儒家士子学习格物道很难吗?

贾南风拍了一下厚厚的被子,有些气恼,“儒家士子”四字有些空泛,自从汉朝独尊儒是以来,天下人尽数学孔孟之道,世上唯有儒家,哪里还有人刻意自称儒家子弟了?这识字的人就学《论语》,难道所有识字的人都是儒家子弟了?她自问不信孔儒那一套,也不觉得身边的手帕交或者朝中大臣信孔儒那一套。若是她和手帕交们信孔儒之道,岂不是要待在家中足不出户,吃饭不上桌,被男人触碰了就要自尽?若是那些朝廷大臣信了孔儒之道,那么何以宅院越来越大,何以想着升官发财篡位,孔儒之道难道不是各自严守“本分”,绝不逾越吗?佃农永远是佃农,商人永远是商人,狗腿子永远是狗腿子,太守永远是太守,三公永远是三公,世世代代不能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