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7章

王宅中数百宾客欢声雷动,有男子大声地叫道:“带头大哥不愧是我华夏文坛第一人!高风亮节,无人可比。”

王敞面无表情,只要你们滚出王某的家,王某可以更高风亮节一万倍。

有英俊男子毫不意外地微笑着:“王尚书乃陛之肱骨,国家之栋梁,华夏之脊梁,自然会为了华夏为了朝廷为了陛下拯救儒教,我辈当静候佳音。”

王敞看都不看他,离开我家之后你只管静候佳音,候到明年都不要紧。

有女子泪水长流:“天下第一才子为了我儒教不惜一死,我等岂可弃王公子而去?我等当与王公子同生共死,绝不离开王宅一步!”一群女子用力点头,幸福的泪水四溅,能够和天下第一才子王敞同生共死,何等的悲壮?

数百宾客死死地盯着一群女子,你们姿态这么高,我们怎么办?总不能你们留下来当英雄,我们当逃跑的狗熊吧?好些人暗暗叫苦,这可如何是好?

王敞眼珠子都要掉了,你丫想清楚啊!至于与王某同生共死吗?急忙厉声呵斥道:“休得胡说!王某已经垂垂老朽,一只半脚跨进了棺材,世上已无牵绊王某之事,汝等年方韶华,如同初升的太阳,世界都是属于你们的,你们尚且没有在世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何以心中念着死不死的?来人!将王宅中所有宾客尽数请出王宅,若有人不走,那就打得他走!”

数百宾客赞叹地看着王敞,真是一个体贴人的好带头大哥啊!有人急忙劝那女子:“何以误了王公子的一番美意?”“当留下有用之身,星火燎原。”“若是王公子死了,你也能为王公子收拾尸骨。”

王敞怒视一群混账,你才死了!你全家才死了!

一群女子用力点头,神情悲壮无比,碎步离开王宅,背诵《武威楼记》的声音更加响亮了。

王敞板着脸,现在说《武威楼记》是胡问静写的肯定没用,说是陆机写的,这群女子会不会跑去某个农庄找种地的陆机?

……

胡问静睁大了眼睛,佩服极了:“没想到这儒家的影响竟然如此巨大。”在荀勖等人有意无意的放任之下,大楚朝各州郡都冒出了无数支持儒家,坚决反对弃儒的儒家传

人。

胡问静看着案几边堆积如山的奏本,笑道:“成百上千的奏本就代表着成百上千的朝廷官员、小吏、农庄管事是潜藏的门阀子弟。”

荀勖、贾南风、王敞等人只能默默地微笑,普通人怎么可能识字?能够写出言语流畅的公文的官吏一定是门阀子弟。

胡问静笑着:“朕知道会有很多门阀中人潜伏在朝廷之中,农庄之内,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朕的大楚朝真是处处漏水啊,会不会政令不出京城?”

荀勖等人听着杀气四溢的言语更加不敢说话了,脸上的笑容都收敛了。

小问竹站在一边扯着胡问静的衣袖,睁大了眼睛看着胡问静。

胡问静笑着捏她的脸:“去和女彦玩耍吧。”小问竹点头,却不走,扯着胡问静的衣角乖乖地站着。

荀勖慢慢地道:“陛下多虑了,有意潜伏在大楚朝廷中的豪门大阀的子弟绝对不会太多。豫州扬州和京城有些特殊,留下的豪门大阀子弟一堆堆的,但那只是因为这三地的官场没有经过彻底的清洗,前朝上品无寒门,能够当官的谁不是从大门阀中出来的?这三地豪门大阀子弟自然多些。陛下看到的公文多半也就是这三地的。”

胡问静苦笑,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战乱,社会基础保持比较完整地不就是豫州扬州和京城吗?

荀勖继续道:“而且……”他看了一眼胡问静,道:“这反对弃儒的人未必就是豪门大阀的人。”

天下识文断字者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学过《论语》《孟子》的,但是在整个社会独尊儒术的情况之下,识文断字者不知不觉之中将自己与儒家联系在一起,以为自己是儒家的一份子,哪怕他其实对学术的分类毫无所知。

荀勖道:“反豪门大阀容易,世人大多不是豪门大阀;反门阀也容易,世人多为寒门。看着门阀倒下,世人幸灾乐祸喜见乐闻。”

门阀是金贵的东西,不是随随便便的人就是门阀子弟的道。如谯县的门阀努力给自己脸上贴金,鼓吹自己是门阀,但真正的门阀却不承认,家中没有官员何为门阀?家中良田千亩的张华都是寒门呢,没官员算个P的门阀?有的是破落的门阀中人;有的九代单传,生儿子才是人,生女儿不算人,几十口人只有一个“人”,怎么算作门阀?这些人欲望做门阀而不得,看到门阀受到打击只会畅快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