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5章

“先送到矿区去挖矿,等鱼儿掉得差不多了,就把他们凌迟了筑京观。豫州曲阜的官员尽数杀了,一个不留,家眷尽数发配去太康城。”胡问静平静如水,大楚朝各地千疮百孔,现在已经进入了打补丁阶段,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荀勖点头,早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胡问静道:“后续钓上来的鱼儿不用杀了,送到太康城去当教书先生。太康城内有数万鲜卑汉人需要他们。”

胡问静微笑,废物也有废物的价值,那些鲜卑汉人需要一群儒家子弟教导他们学习汉人的文字和语言,学习孔孟之道。

“朕不担心那些儒家子弟能够鼓动鲜卑汉人造反,朕只担心他们是不是能够熬过草原的冬天。”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一群只会口头谴责,以为嘴炮就是天下正道的儒家子弟能够做什么?但这些儒家子弟却可以替大楚朝开疆拓土。

“朕要将这些儒家子弟送去草原,送去贵霜,送去波斯,让儒家的礼仪尊卑遍地开花。”

胡问静微笑着,治国之道,在于让敌人变成绵羊而自己变成狮子,哪里还有比儒术更能让敌人变成绵羊并且认同大楚的办法?

大楚之内,格物、法家;大楚之外,孔子、孟子。如此,天下大治矣。

就是不知道这些儒家子弟做不做得到。

胡问静咬牙,必须推一把!

“本座为了宣传儒家真是呕心沥血啊,谁敢说我反儒我就和谁急!”

第374章 英特纳雄耐尔不需要儒

天下百姓聪明人多如天上的星辰,胡问静短短几句话的开科取士的诏书被无数聪明人迅速地读出了其中的含义,大楚朝分明是要弃儒家而用墨家、道家了。

某个山野的草庐之中,有中年男子长叹道:“华夏颠覆,就在今日。”泪水从他的眼角滑落,千百年来,天灾人祸不绝,山崩地震,黄河改道,长江决堤,瘟疫横行,蛮夷南下,伏尸百万,华夏历经千难万险,儒家作为华夏的文明精华不曾有一日沦亡,不想今日沐浴在儒家文化中长大的胡问静竟然要灭了华夏文明的精华,这胡问静难道真的是天上的污妖王,故意来毁灭华夏的?他手中轻轻地抚着瑶琴,手指轻弹,一曲《广陵散》在竹林中回旋,带着悲凉,带着无奈,带着天地倒悬,对英雄降世拨乱反正的渴望。

某个城池的宅子里,一个年轻的女子目瞪口呆,满脸通红,气得手指都在发抖:“这个胡问静是不是疯子?这儒家的道德毫无疑问是整个华夏文明几千年凝聚的精华,只要学会一点就终生受用无穷,怎么可以废弃?”她顿了顿,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继续道:“虽然大多数人只能拿儒家的道德标准作‘道德绑架’,沦为争吵的工具,但这是因为屠龙术教育缺失了配套的术,导致有道无术的结果。那些口口声声‘以德报怨’的人就是彻底失去了‘道’,也失去了‘术’的结果,徒惹人笑。”她整理了自己的思路,道:“术就是实现的方法,整个冰冷无情,堪称邪恶到极致,因为现实就是这么冷酷无情。术不会告诉你应不应该做,而是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如何用最少的成本做到极致。”【注1】

那年轻女子自豪的甩衣袖:“儒家的真道就是这么的霸道,天下无敌。”

某个农庄之中,穿着华丽的衣衫的管事不屑地冷笑,胡问静会选择弃儒,他对此一点点都不奇怪,无知者无畏,能够出售壮阳丸,满口阳痿,写出风靡天下的小黄文的无耻女子怎么可能懂得什么是儒术?胡问静不懂儒的重要,因此将世上最珍贵之物弃之若履。他眼中闪过一道厉色,天下百姓绝对不会任由胡问静肆意妄为的,一定会挺身而出阻止胡问静弃儒的,就像历史上无数次发生的那样为了拯救华夏的精华儒术而抛头颅洒热血。他轻轻的抚摸着案几上的《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他能够管理好农庄就是因为《论语》,胡问静不用儒术,又如何治理天下?大楚朝必然会被无数的奏本淹没,被无数的百姓声讨,被无数的愤怒的指责毁灭。

某个县衙的衙署中,一个小吏轻轻摇头,皇帝陛下想要用弃儒,他其实无所谓,他识文断字,但是对儒家的了解有限的很,识文断字对他而言不是为了完善自身的情操,而是能够生存得更好的工具,皇帝陛下弃儒也好,尊儒也罢,他都不在意,可是,儒家不仅仅是礼,不仅仅是规矩,而是一个深入百姓心中的道德准则,若是没了这一套道德准则,如何规范百姓?完全靠法律吗?一个没有道德,没有人情,唯有冰冷的法律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