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3章

“老夫观陛下一生最恨蛮夷,始为关中县令便对胡人恨之入骨,杀胡人,吃胡人,以胡人的尸骨筑京观,陛下真我华夏之皇帝也!老夫欣慰无比,以陛下为荣,愿以朽骨为陛下效力。”

“但陛下万事操心,与细节处有所疏漏,不知这嘉奖道门从龙之功会导致华夏变色,天下百姓尽为蛮夷。”

“老夫为陛下计,为天下百姓计,为江山社稷计,为华夏文明计,当为陛下查漏补缺。”

“荀司徒乃大楚文臣第一人,肩扛重责,责无旁贷,请入宫面见陛下,言明得失。”

孔震缓缓地行礼,态度谦和而又真诚。他身后数百年轻人一齐鞠躬行礼,齐声道:“国之大事,江山社稷之存亡,华夏文明之延续,天下百姓之福祉,此事重矣!请荀司徒不惜自身,为民请命!”

荀勖一脸的严肃,感慨地看着众人,道:“不想孔圣后人如此多的英才也。”

孔震微笑,大事已成,说道:“非也。”转身指着伸手的数百人,悠悠道:“此中三百一十六人,唯有五十二人是我曲阜孔氏子弟,其余二百六十四皆是豫州兖州各地的名门子弟,心怀大义,不辞劳苦,为天下百姓,为江山社稷,为祖宗家业,为华夏文明请愿尔。”

荀勖赞叹不已,不断地点头:“好一个名门子弟!”数百个年轻人傲然看着荀勖,这个老头竟然不懂得用格物开科取士的弊病,实在是个废物,早就给退位让贤了。

有年轻人默默地想着,应该让孔圣人的二十一世孙孔震当太尉,而他们应该在朝廷各个衙门之中当官,如此,天下定然太平,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阡陌相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荀勖真诚地看着孔震,问道:“若是不以格物开科取士,当如何?”

孔震微笑,早有准备,道:“大楚朝君臣相疑……”

荀勖长长地叹气。

数百年轻人冷冷地鄙夷荀勖,就你这

个废物,胡问静自然是信不过你。

孔震继续道:“……陛下需要脱离朝廷官员的亲友范围另取贤达之士,这也是好事,老夫以为这科举之法甚好,可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招纳人才。”他细细想过了,直接反对胡问静开科取士过于愚蠢,很像是站在荀勖一边反对胡问静,很容易引起胡问静的震怒,这又何苦呢?

“老夫以为陛下只需要修改科举内容,以‘君子六艺’取士,则百姓欢喜,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番邦来朝。”

荀勖微笑捋须点头道:“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这‘数’也在格物的范畴,以六艺取士不算违逆了陛下嘉奖道门的意图,而是更好的贯彻朝廷的取士制度。”

孔震微笑点头,又要取悦君王,又要保证孔家圣人招牌,这“君子六艺”就是最好的考核内容了,儒术的根本就是“礼”,只要“礼”字排在第一位,这儒术就是天下正统,而孔圣后人就是天下唯一的贵胄,万世不易。

数百年轻人大声地赞叹:“对,唯有君子六艺才是士的根本。”

有年轻人深深地为胡问静考虑:“陛下想要嘉奖从龙功臣,这六艺之中‘数’乃道门之长,不违陛下嘉奖道门的目的。”

有年轻人自信地摇扇子:“以君子六艺取士,公平公开公正,不违陛下‘公平’之道,符合陛下的言行,吾谓之可也!”

有年轻人声音嘶哑,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理想之国:“君子六艺者,习之为君子也。以君子六艺取士,则大楚朝满朝尽是君子,众正盈朝,大楚天下将万万年矣!”

荀勖用力点头,大声地赞叹:“好,好,好!”

他转身道:“来人!”

孔震和数百年轻人微笑着看着荀勖,荀勖接下来肯定是要进宫面圣了,胡问静修改科举内容只是小事情,重要的是一定会赞叹他们这些为了皇帝为了国家为了天下为了百姓考虑的忠臣义士,热情地召见他们,顺便给他们一个大官的职务。

有年轻男子傲然看着孔震身后的几个孔氏子弟,在孔震的计划之中肯定是这几个年轻英俊的孔氏子弟与胡问静好好培养感情的。

孔家一直是天下第一贵族,谁当了皇帝都要恭恭敬敬地分封孔氏子弟为“奉圣亭侯”或者“奉圣亭王”什么的,地位尊崇无比,但是孔氏一直没能真正地踏入权力的中心,如今老天爷给面子,出现了一个未曾婚配的女子为帝,若是孔氏子弟能够娶了胡问静,这天下是不是从此就会姓孔了?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男主外女主内,一切的大道理都说明胡问静若是成亲之后就会把权力交给丈夫,以丈夫为帝,而自己为后,从此在后宫之内与三千后宫佳丽争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