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4章

李朗继续说道:“其三,考核官员。臣子有忠臣、能臣、老臣,我等是陛下的忠臣和老臣,但是不是能臣呢?天下官员无数,又有谁是能臣呢?”

“靠吏部的审核有时候是不准的。陛下在关中当县令的时候,吏部会如何考评?只看陛下与胡人作对,诸般折腾,只怕撑死就是乙等。司马骏若有考评,又是如何?所谓‘无为而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司马骏的考评定然是甲等了。不修堤坝发了大水却冲在抗洪前线的县令定然是甲等,而修理了堤坝毫发无伤的县令没了抗洪救灾的功绩只能是乙等。”

“如此荒谬的考评在吏部比比皆是,甚至不是吏部的人徇私枉法,远隔千里,能够考评的事情也就几件而已,能够考评出什么?”

“陛下今日以‘以一罚万’为考核,天下所有官员都面对相同的考卷。严格执行‘以一罚万’的人是忠臣,但是不怎么机灵,而且根本不了解陛下,陛下管理天下的核心是‘公平’,这屡次提到的事情都不理解,只知道胡乱执行,何堪重用?”

“能够抓住‘公平’核心,尽量严格断案的官员才有资格进入陛下的法眼。”

李朗看着覃文静道:“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覃文静用力点头,然后问道:“该怎么做?”

李朗怒了:“当然是严格断案,不冤枉了一个百姓。”

周处实在是忍不住了,道:“错!现在要做的是将那些讹诈的刁民重判,杀鸡骇猴!有百姓告状吃了蟑螂,我等怎么知道是讹诈还是商家真的肮脏无比?与其每日面对分不清是讹诈还是实情,就要在最开始的时候对明显讹诈的刁民重判重罚,吓住了所有有心讹诈的人,以后再有人告状或检举,这可靠性立刻就高了许多。如此,商家不怕讹诈,百姓看在重奖的份上不吝检举,这奸商逐渐绝迹,百姓又觉得能够亲手改变世界,幸福感自然高了。”百分之一百没有冤案肯定做不到的,蟑螂又不会说话,但重罚之下敢于作假的人就会少之又少,若是再跟进后续观察,哪怕错判了也容易纠正。

覃文静用力点头,斜眼看李朗,慢慢地道:“哈!哈!”

李朗怒了,挽袖子:“要不要出了府衙开打?”

……

关中的另一个城池中,宁白自言对陈酿和李鹤道:“……其四,向天下百姓宣告了大楚采取严刑峻法,奸商要以一罚万,钱财不够要全家世世代代挖矿,还有几人敢以身犯法?”

陈酿和李鹤用力点头,佩服地看着宁白自言,幸好宁白自言聪明,不然他们怎么都想不到。

宁白自言得意极了:“别看姐是武将,姐其实是上过大学的!”她微微皱眉,“大学”是什么?算了,想不起来也不想了。

她继续得意地道:“……其五,鼓励百姓关心律法。百姓一点不在意朝廷律法的,只要不是税赋,谁管朝廷有多少律法?但如今知道律法就有可能得到巨款发家致富阶层跃升,这不关心律法哪里行?百姓关心律法,人人知道律法,这违法犯罪的事情自然就会少了很多。”

“其六,鼓励举报,鼓励互相监督。朝廷能有多少人?能知道天下的所有事情吗?有重奖在,百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朝廷的眼睛和耳朵,朝廷岂不是省时省力?”

“其七,吸引依法治国的人才向朝廷自荐。天下数百年来以儒治国,学习法家的人如大海中的珍珠,少之又少,陛下又想要学习法家的人出来为朝廷效力,又不希望是一群学了法家却没了良心或者脑子的蠢货,所以用‘以一罚万’作鱼饵吸引真正的法家杰出人士。”

陈酿死死地盯着宁白自言,小心地问道:“你以前真的不是豪门大阀的贵女?”

李鹤用力点头,同怀疑。宁白自言懂得这么多,这已经不是书香门第可以解释的了,家里一定有个大官亲爹。

宁白自言皱眉:“不是啊,我家只是普通人。”她努力思索,就是想不起自己家人的情况。

李鹤急忙安慰道:“想不起来就算了。”每次看宁白自言皱眉苦想自己的过去的时候,真怕她忽然头痛欲裂然后嗝屁什么的。

陈酿用力点头,门阀贵女也没关系的,胡问静的军中又不是没有门阀中人。他忽然心中一动,“宁白自言”,这个名字不会是胡人吧?陈酿仔细地看了宁白自言许久,虽然宁白自言是长得高了些,但是怎么看都是汉人,他松了口气,那就无妨了。

……

某个城池之中,一群百姓唉声叹气,荆州新的消息已经传了过来了,官府竟然严查栽赃讹诈。

有百姓愤怒道:“这是官府该做的事情吗?官府应该抓奸商,不该抓良民。”他身边几个人泪流满面,重重点头,听说荆州某个城池内有人跑去一家叫做“天香楼”的酒店栽赃,结果有牵连的人尽数去挖矿了。这不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吗?